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郑显阳)途经“根艺轩”工作室门前,我看见店主学清站在一个模样奇特的“树革蔸”前,一会儿,他又绕着这块“树革蔸”来回踱步,似乎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原生毛坯料
所谓“树革蔸”,实际上是一个腐朽的树根。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好友学清的面前。相互打过招呼后,他一脸认真地问我:“你瞧,它像个啥?”我不假思索,直接笑道:“哈哈!在我眼里,它就是个烂革蔸,啥都不像。”学清却不认同。他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一个位置,还让我半蹲着,说道:“你从这个角度看,把这儿当作头,这儿当作身躯,像不像一只鹰?”我左瞧右看,上瞅下视,可映入眼帘的依旧只是个烂革蔸,忍不住又笑起来:“哈哈……哈哈……还是一个烂革蔸。”学清倒是信心十足,说道:“没事儿,过几天你再来看看。”
雕个什么东西呢?
我喜欢摄影,相机时常带在身边。每天上班都会从“根艺轩”工作室的旁边经过。此时,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萌发了——拍摄一组照片,记录这个烂革蔸的变化过程。
心有所想,动手作业
精雕细刻
逐渐成形
喷漆
第二次喷漆
真没想到,这块看似毫不起眼的“烂革蔸”,竟验证了“朽木可雕”这句话。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亲眼见证了它化腐朽为神奇的全过程。没过几天,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便出现在我眼前。那对鹰眼,目光炯炯,让人看后仿佛有寒光闪过;略显弯曲的喙,以及颈部排列整齐的羽毛,又给人一种格外舒适的视觉感受。
成品
“匠心疑鬼斧,妙手化神奇”。不经意间抬头,一幅绝妙的对联出现在“根艺轩”工作室两侧。经打听才知道,“根艺轩木雕制作技艺”早在2020年,就已被丹棱县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学清老师正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原来,这是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