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双抢”关键期,西充县统筹推进小麦、玉米、水稻抢收抢种双线作战,在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中奏响现代农业进行曲。从机械化收割到“收播同步”新实践,从专家田间指导到党员志愿服务,一幅“科技兴农、干群同心”的丰产画卷正徐徐展开。
金色麦浪里的“科技收割”:18.2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在该县青狮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金色麦浪随微风翻涌,多台联合收割机正进行“组团作业”。机械穿梭间,秸秆被精准切断粉碎还田,金黄麦粒源源不断注入转运车。
当天,在该园区杨柳垭村小麦千亩展示片,实测4块田小麦面积15.44亩,最高单田亩产达674.31公斤,刷新了南充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丰收背后,是“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据悉,为稳定全县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大力推广“南麦941”等抗倒伏高产品种,配套土壤检测仪测土配方、精量播种机等节种技术,引入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实现“绿色防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统一调配机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覆盖率达90%以上。今年,西充县小麦种植面积18.2万亩,预计总产量6.37万吨。
“收播同步”刷新“双抢”时效:玉米种植按下“快进键”
在槐树镇双坝岭村,收割机刚收割完小麦,紧随其后的玉米条带旋耕施肥播种机便驶入田间。随着机械轰鸣,麦茬地被旋耕碎土、精准施肥,包衣种子按间距深播入土,行间保留秸秆覆盖。这种“收割小麦与播种玉米同步作业”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收播轮作”的时间跨度缩短半个月。
据了解,为推广这一技术,该县以高产高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四川农业大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院校及单位组建“技术首席+推广首席+执行专家+推广技术员”玉米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服务队伍,大力推广耐密宜机抗逆品种、增密优配群体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化肥农药“双减”增效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机械化率和单产水平,为该县玉米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田间地头的“红色助力”:志愿服务护航“双抢”
在仙林镇小垭寺村,退役军人任海中家的稻田里,由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的10余名党员干部、村民组成志愿服务队,他们挽起裤腿,俯身弯腰,分苗、插秧,不一会儿,一株株深浅均匀的秧苗便整齐地立在水田里,一抹抹新绿充满生机。阳光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新苗四周泛起道道涟漪。
“帮助家中劳动力不足的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助力他们抢种抢收。”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近期,该局依托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退役军人及党员干部等,开展助力“双抢”行动,将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从“机械化收割”到“智能化播种”,从“专家田间蹲点”到“党员上门服务”,西充县正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双抢”战场上书写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正如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平所言:“我们将持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科技粮碗’端得更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西充力量。”(供稿/供图:西充县委报道组 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