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福升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以前用化肥,地越种越板结;现在施粪肥,土壤像‘发了酵’,小麦亩产比往年多收100多斤!”近日,在旺苍县普济镇远景村,58岁的农民侯长润正忙着将粪肥撒入麦田。这是旺苍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带来的喜人变化。曾经让人头疼的畜禽粪污,如今成了土地的“香饽饽”,串起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黄金链”。
旺苍县地多、肥多,年产生畜禽粪污百万吨以上。过去,粪污乱堆乱放不仅污染环境,还让养殖户和村民矛盾频发。2021年,四川省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旺苍县成为全省24个试点县之一。该县抓住试点契机,以粪肥就地还田为核心,拉开了农业“绿色革命”的大幕。
模式创新 打通全链条
“粪肥堆沤发酵后是天然的有机肥,既能治污又能肥田,关键是要打通‘收集—处理—还田’全链条。”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永红介绍,该县从2021年开始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新推行三大模式:通过“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转运还田,解决规模化处理难题;依托“养殖户+种植户”堆沤还田,构建农户内部小循环;借助“养殖户+有机肥企业+种植基地”商品有机肥还田,推动产业化利用,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旺苍县共完成粪肥还田面积近40万亩,化肥用量亩均减少 1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粪肥还田,茶园亩均减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茶叶产量增加5%~10%,每斤鲜叶收购价涨了2元,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义良说。
2024年,旺苍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万亩,辐射带动30万亩粪肥还田,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23家,处理固体粪肥24万余吨、液体粪肥8.4万立方米。该县探索形成了种养循环“政府补一点、养殖企业出一点、种植农户掏一点、服务组织赚一点”的“四点”利益联结机制,让种养两端从“被动治污”变为“主动参与”。
生态优先 产业新引擎
“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产粪—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这条闭环产业链正在旺苍县延伸拓展。
“现在猪舍都是全封闭式管理,粪污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发酵池,不仅环境干净了,还能增收。”广元市天道牧野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艳说。2024年,该公司固体粪肥处理量达4000余吨,液体粪肥处理量8400立方米,增收16万元,同时节约粪污处理费10万余元。
旺苍县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实时追踪土壤质量变化,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160人次,探索最佳的粪肥还田方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粪肥还田从“试点”走向“全域”,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的旺苍田野,有机肥替代化肥渐成风尚,粪污资源化利用蔚然成景。一场始于“治污”的探索,正演变为一场重塑农业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旺苍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