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徐灿红)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当前,四川自然分布有脊椎动物14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1种;高等植物1.4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9种,“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
以四川山鹧鸪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其被预言灭绝,因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目前其种群数量已增长了一倍,超过2000只,从根本上扭转了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
据了解,全省构建起“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地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保护网络。有序实施人工繁育大熊猫、林麝、豺、朱鹮、豚鹿的野化放归,物种迁地保护卓有成效。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57%,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荒漠化面积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减少99.31万亩,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