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广元市朝天区盛产核桃,全区核桃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产量位居全国第三。
朝天区的核桃文化独具特色。在该区的七盘关古关遗址,有一个全省首个以核桃为主题的综合性展示馆——朝天核桃博览馆。它集历史、文化、科普、产业、规划于一体,现已成为朝天区核桃文化传承、传播基地,林旅文融合发展的载体,以及朝天核桃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
5月16日,记者走进朝天核桃博览馆,只见博览馆广场中央矗立着主题雕塑“致富之手”,寓意着朝天人民用勤劳之手发展核桃产业致富奔康。
博览馆里的“核桃世界”
走进室内展厅,记者顿时被一幅农民喜收核桃的微缩场景深深吸引:基地中,几名妇女手持竹竿做的长长修剪刀,将树上的核桃钩落在地;院坝里,一群男人光着膀子,把一箱箱晒干的核桃抬上货车。这些微缩场景将朝天农民丰收核桃的喜悦展现得活灵活现。
展厅中,丰富的展陈令人目不暇接:既有美国、伊朗等世界核桃主产国和我国16个省的部分核桃品种,也有树龄最长、产量最高等“朝天核桃之最”,还有我国上世纪40年代的传统核桃木油榨设施……
朝天核桃博览馆于2020年8月建成对外开放,由序厅和五个展厅组成,面积2000平方米。它用微缩场景生动再现了朝天区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风采,讲述了朝天区悠久的核桃历史,回顾了核桃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呈现了朝天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的优良品种和上佳品质,重点展示了四个优良核桃品种“硕星、夏早、蜀朝2号、广丰”的优质特点。
产业与文化的融合之路
朝天核桃博览馆不仅展示了核桃的历史和文化,还呈现了朝天核桃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以一颗小小的核桃果子为例,博览馆图文与实物结合,生动展示了核桃“浑身都是宝”。它重点介绍了朝天核桃“产、供、销、加、研、旅”全产业链齐步推进的建设成效,近几年在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林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博览馆还是核桃文化的传播基地,集中展现了朝天区千年来形成的独特传统核桃民俗文化,收藏了当地创造的各式核桃生产生活用具,包括传统木油榨、古老核桃木雕花、匾额等。馆内陈列的《朝天核桃赋》由纯手工在核桃木上雕刻而成,由四川省著名作家何开四先生撰写、著名书法家何开鑫先生书写。巨幅画作《金秋核桃缀满枝 嘉陵江上运输忙》由著名画家、省美协主席梁时民先生创作,展现了朝天核桃产业蓬勃发展的场景。此外,博览馆还陈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作品5件,做工精美的核桃工艺品,以及核桃木制成的纹理紧实细密、花纹美观大方的古典家具和现代家装。
展望未来:核桃产业的新征程
朝天核桃博览馆还展示了朝天核桃产业宏伟的未来发展规划。朝天区委、区政府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35年,建设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全国一流的核桃产业示范县,产业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朝天核桃博览馆已成为朝天区对外展示的一张新名片。它丰富了朝天核桃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展示、宣传朝天核桃搭建了平台,朝天核桃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