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杨黎明
初夏的暖阳洒在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向阳村,漫步柏林湖畔,只见碧波荡漾,白鹭掠过水面,岸边垂柳随风轻摆,三三两两的游客驻足拍照,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向阳村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在实践中因地制宜推出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精心构建起“一室三队一超市”管护体系,成功破解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难题,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进村级河段长工作室,墙上整齐悬挂着河长制工作规范、河段长履职要求等制度文件,一旁的办公桌上,河湖巡查记录、群众反馈意见簿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室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统筹,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河湖管护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向阳村河段长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工作室门口显眼处设置的“河湖管护意见箱”,也成为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自设立以来,已收集各类建议数十条,推动解决河道垃圾清理不及时、岸边绿化补种等多个实际问题,切实推动村级河湖管护长效化、制度化。
在党建引领下,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成为河湖治理的主力军。每天清晨,党员志愿巡护队的队员们便会沿着河岸开启巡查工作,他们手持工具,仔细检查河道是否存在排污口,观察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拍照记录并上报处理。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向阳村还创新奖惩机制。走进村里的公示栏,参与河湖管护的常住户名单及表现情况清晰可见。每到年终,村里都会对积极护河、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出的“五星巡河员”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有丰厚的物质奖励。“奖券制”管理的推行更是让村民参与护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只要参与河湖垃圾清理、宣传等工作,就能获得相应的河湖奖励券,凭借这些奖励券,可到村里设立的“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现在大家都争着参与护河,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兑换东西,一举两得!”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
如今,随着“解放模式”的深入实施,成效日益显著。向阳村河湖生态持续向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文旅产业更是蓬勃兴起。当地深度融合“古镇+水+旅游”元素,不仅完善了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还大力推进湿地修复工程,打造了科普教育、生态康养、田园观光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每逢节假日,便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村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曾经的河湖治理难题,如今化作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密码,书写着人水和谐、产业兴旺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