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费定才)初夏时节,在沐川县利店镇楼房村通组路施工现场,30余名村民正挥汗如雨浇筑混凝土。这条即将贯通的6.3公里产业路,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期盼,更折射出该县创新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沐川县以“小项目+大民生”为切口,通过2240万元基建投资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探索出“群众参与-设施改善-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模式。
创新机制
“活水润田”式就业促增收
在该县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清单中,利店镇通组路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项目计划在6月中旬全部完工。据项目理事会副理事长张良元介绍,该项目涉及利店镇4个村4条通组路,全长6.3公里,建设高峰期日均用工达146人,采用“技工260-300元/天、普工160元/天”的梯次薪酬计算,预计发放务工报酬176万元。“工资按时到账,还能就近照顾家中八旬老母。”对于61岁的退役军人牟加林而言,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他实现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该县突破传统基建模式,构建劳务报酬+技能培训+岗位开发“三位一体”赈济机制。在保障劳务报酬基础上,针对道路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并设置“护路员”“管水员”等公益性岗位,使周边村民在项目结束后仍可持续受益。据统计,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750余人就地就业,预计发放劳动报酬731万元。
全域推进
基础设施补短激活产业动能
高笋乡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撬动全乡5000余亩林竹、茶叶、经果林提质增效。该乡安坪村村民兰永文算起经济账:“运输成本降三成,竹木亩产增收30%。”
以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沐川县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申报以工代赈项目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该县以工代赈办负责人曾国银透露,今年全县实施的5个项目,均聚焦“群众急盼、带动力强”的“小微工程”。在舟坝镇,3.3公里通组路建设让1.6万余亩林竹下山;在永福镇,5.6公里林区路水泥路22处错车道建设,使楠木村、永兴村的方竹笋不再颠簸下山,运输损耗从15%降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