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丽 李米)“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
眼下正值桑蚕养殖旺季,三台县观桥镇的桑树长势喜人、连绵成片,犹如绿色的海洋。蚕农们忙碌在桑田间,采摘桑叶,为今年的春蚕养殖准备食料。
蚕桑是观桥镇的传统产业,全镇现有桑园5000余亩,其中以湘江村、十里桥村、万福村为核心,建设桑园1300余亩,2024年养蚕发种1500余张。
在蚕农何太的蚕房里,夫妻二人正将摘回的桑叶洗净晾干,为即将孵化出的10万只蚕宝宝准备好口粮,再过一个月,这批蚕宝宝将结出饱满的蚕茧,为他们带来新一季的丰收。
谈及养蚕带来的好处,今年59岁的何太表示非常满意,他说:“我养蚕快30年了。这个产业成本低,见效快,我每年养十几张,年收入能达到3万到4万元,比出门打工稳定多了。”
据了解,湘江村养蚕历史较为悠久,目前全村种植桑树共计350亩,养蚕农户近300户。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湘江村瞄准蚕桑产业潜力,整合资源,将蚕桑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通过大力整治撂荒地,推进粮桑复合种植,提高种植综合收益,并修建了智能养蚕房,引进先进的养蚕技术和设备,开启蚕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何太说:“现在我的桑树林里面套种玉米,一年能收1000—2000斤玉米、700—800斤黄豆,养蚕不耽误种粮,每年还增收2000多元。”
“我们现在的蚕种,每一季都是丝绸公司统一发放,蚕茧成熟后,马上就交给丝绸公司统一回收,相当于是‘订单农业’,蚕农不愁卖。”看着村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湘江村党委书记李仕全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更有信心,“我们下一步将联合相邻的两个村,以我们村为中心,打造2000亩的蚕桑产业园,带动群众增产创收,让蚕桑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从桑叶到丝线,从传统到创新。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观桥镇的一张亮丽名片,该镇还将以政策扶持为引擎、技术推广为支撑、示范户带动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让蚕宝宝吐出的银丝,不断编织出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锦绣画卷,带领群众迈向富裕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