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宇航 刘骏
4月26日,在雅安市雨城区望鱼镇三台村魔芋种植基地,40余名村民忙着将一颗颗魔芋种子埋入土里,种下增收的新希望。
魔芋是一种高产量与高经济价值兼具的农作物,三台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魔芋种植的理想之地。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带领村集体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低产低效林地,腾退林地新增耕地60余亩,打造“粮食+魔芋”复合种植基地。
村民种植魔芋
“现在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一天120元,还能照顾家里,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李和文说。据了解,三台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新增了耕地资源,开辟了新的产业道路,更让留守村民实现了“务农、顾家、增收”三不误。初步估算,仅此春耕季,参与务工的村民人均可增收3000余元。
“魔芋种植要注意三点,选种要优,间距要适,排水要畅……”4月25日,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叶小丽在三台村田间开设“流动课堂”。为保障春耕种植质量,该区农业农村局组建了多组专项技术指导小组,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从种源选择到田间管理,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护航。据测算,通过科学种植,预计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亩纯收益可达2000元;同时,充分利用行间距种植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每亩可增加粮食产量600斤以上。
叶小丽(中)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村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选定‘粮食+魔芋’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三台村党委书记李开松介绍,“魔芋喜阴,我们配套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实现一地双收。”据估算,该基地投产后,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万元的收入。村里计划将部分收益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另一部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反哺民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魔芋为“笔”,三台村绘就的不仅是春耕图景,更是一条“党建引路、科技护航、产业造血”的乡村振兴之路。当“金疙瘩”破土而出时,增长的不仅是产量,更是农民脸上的笑容和乡村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