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大竹:“香椿第一县”如何破解产业困局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4-25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上百元一斤的“春菜刺客”是它,5元一把的亲民时令也是它,它便是每年都会上演价格“过山车”的香椿。这背后是“中国香椿第一县”大竹的产业困局:头茬香椿卖出“黄金价”,二茬却跌成“白菜价”。当地椿农不止卖头茬,同样要发愁尾货滞销,有人种1亩大棚赚5千元,却不敢轻易扩产。
  当云南实现四季供应时,四川选择另辟蹊径——把香椿做成辣酱、胶囊,甚至打入火锅界,让这抹春意从枝头蹦进全年餐桌。
  谷雨已过,春菜已接近尾声,4月24日,记者打开手中的生鲜APP,赫然看到香椿价格约为10元100克。而就在一周前,5元就能买一小把的香椿,和此前上百元一斤的价格相比,已是遥不可及。
  零售端趋势如此,批发端降价更盛。在素有“中国香椿第一县”美誉的达州市大竹县,今年2月头茬香椿零星开售,收购价格曾一度高达每斤190元。上市近2个月后,香椿价格已降至最低每斤1元。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大竹香椿的产量占全国香椿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于2021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年开始出口欧美市场,每年的综合产值超7亿元。
  每年春季,这个川东小城因一口鲜香而热闹起来,也将在香椿下市之时回归平静。“全产业链都希望能把这口‘椿味’和这份热闹,留得久一些。”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会长刘成文告诉记者,仅靠香椿鲜销渠道不足以持续拓宽市场,在精深加工与品牌营销上下功夫,才是未来出路。

未命名-1.jpg

“香椿第一县”如何破解产业困局

二茬已进入“尾货期”

椿农不敢轻易扩种
  就在不久前,经营着1亩香椿树大棚的大竹县中华镇马龙村3组种植户王国成一家,才吃上了今年的第一口豆豉炒椿芽。
  “我家大棚头茬产了几十斤椿芽,还在树上就被订走了。”王国成说,头茬香椿产量少,尝鲜价高。2月下旬香椿刚开始采摘时,收购价高达100多元一斤,“舍不得自己吃。”粗略算下,王国成头茬香椿总共卖了 5000 多元。
  随着时间推移,一方面气温回暖加速香椿生长,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促使农户为避免香椿抽叶老化而开展抢收,二茬香椿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迅速下跌。
  王国成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香椿价格跳水,品质较优的最高收购价可达每斤2.5元,普通品质最低已跌至每斤1元。卖不上价格,王国成才舍得自己吃。也就是说,当地椿农不能只卖头茬香椿,同样要被尾货滞销困扰。
  王国成在当地算香椿种植面积较小的。与他相邻的村民的香椿大棚共计4亩左右,今年头茬销售额达 2 万多元。当记者问起王国成是否打算扩种香椿时,他却表现得较为犹豫:“头茬香椿利润可观,但价格波动剧烈。扩种意味着更多投入、更多竞争和更高风险。我暂时没这个想法。”

“四季香椿”

不能盲目复制
  王国成的顾虑并非仅他一人有。回顾往年报道不难发现,每年春季大竹县香椿价格都呈现头茬溢价、尾货亏损的特征。对于椿农而言,一旦错过了头茬销售时间,产出再多也是“砸在手里”。
  与四川香椿鲜销依赖性强、“只火一季”的发展模式相比,云南却在近几年引进“四季香椿”种植模式,通过多地种植布局和反季节技术,使当地香椿覆盖全年多个时段。
  在云南,本地香椿虽以春季为主产季,头茬集中在3-4月上市;但芒市轩岗乡等地通过露天种植反季香椿,实现冬季采摘,填补市场空白;而西双版纳、德宏等热带地区的早熟品种补充市场,实现秋季上市。这种模式下,云南香椿价格虽然达不到每斤 190 元,但长期稳定在20-30元一斤左右。
  为了留下这口椿香和稳产希望,大竹能不能参考云南“四季香椿”模式探索反季节种植,来平衡市场供应?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副会长陶开军认为“很困难”。
  “两地发展思路不同。”陶开军告诉记者,大竹香椿贵在品质。二茬香椿品质、风味不如头茬,反季香椿也因光照不足或人工调控而香味、口感逊于自然生长品种,这会直接体现在价格方面。“盲目照搬云南模式,可能连头茬价格都稳不住。卖不起价,椿农种来不如自己吃了。”

减少鲜销依赖

探路精深加工
  如何实现香椿从“时令奢侈品”到“全季消费品”的跨越,推动大竹香椿产业链纵深发展?当地已谋定而后动。
  “这一批香椿酱主攻河南、河北、山东市场;那边的速冻香椿产品直供川渝火锅店……”大竹县本土香椿产品加工企业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抬手一指,成箱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园区股负责人汤庭兰介绍,当地引进培育深加工企业10余家,利用非头茬香椿、香椿老叶等开发出香椿酱、香椿辣酱、速冻香椿、香椿调料等20余种初级产品,并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攻关香椿保鲜技术,将产品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18个月。但大竹在乡村深加工环节发展仍较为薄弱。
  “对此,我们正探索香椿药用价值,研发香椿茶、香椿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大竹县馋香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裕明表示,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实验室,香椿的抗氧化、抗衰老成分提取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该公司还投资建成万吨级冷链仓储中心,年加工鲜椿能力达2万吨,让春日限定走向四季飘香。
  据悉,通过每年举办“香椿采摘节”“椿芽美食大赛”,并借助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大竹推动香椿产品入驻京东、盒马等平台。去年,大竹香椿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北上广深订单占比超六成。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