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提高全市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4月22日,全市2025年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训会暨粮油保丰收推进会在通江县广纳镇构花坪村召开。
全自动流水线“火力全开” 育秧效率显著提升
走进广纳镇构花坪村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秧盘放入育秧流水线,依次完成秧盘消毒、基质土铺填、水稻精量播种、淋水、覆土等工序,不到30秒,一盘均匀密实的秧盘便制作完成。
随后,工人们则将播种完成的秧盘送入提前整理好的大田,进行机械化集中培育、管理。
“我们新采购的这条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1500盘秧苗,满足75亩稻田的用秧需求,将育秧效率提升40%左右,是传统人工的100倍以上。”现场技术员吴健介绍,工厂化育秧通过精准控种、控肥、控湿实现智能水肥管理,可使秧苗整齐度达95%以上,且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抗病性强,将为后期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种植大户现场“点赞” 省工省时助农增收
在机械化育秧演示区,水肥一体化智能喷淋系统的运输管道将一块块大田划成无数格子,一个个秧盘则通过传送带被精准送入田中,水肥、温度、湿度全程智能调控,高质高效孕育出健康茁壮的秧苗。
“过去我们每天要请5个人才能管理100多亩的大田秧苗,现在通过智能喷淋系统,1台水肥一体机就能完成2000亩大田秧苗的集中培育管理,育秧效率大大提升。”顺和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跃翔向我们算起经济账,今年公司通过智能喷淋系统进行机械化育秧,预计每亩可节省成本1200元以上。
此次工厂化育秧不仅突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瓶颈,还全面实现了播种量、秧龄、移栽时间的“三统一”和标准化生产管理,将为下一步标准化、规模化、订单化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近年来通江依托‘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农业社会化服务、智能育秧、农机调度维修、农资配送、粮油烘干于一体的服务中心5个,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将为全县34万余亩水稻,30万余亩油菜、玉米,10万余亩小麦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指出。
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此次培训会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指导+政策解读”的形式,系统推广示范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的全链条技术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包晓鹰表示,工厂化育秧是破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市级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具,全力提升全市育秧中心服务覆盖率,切实促进粮油生产节本增效、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快推动新技术、新设备落地应用,让“科技苗”育出“丰收粮”,切实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能。(供稿/供图:通江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