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玺 陶继强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
4月15日,在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车堂村,业主张庭瑜带领着十多位村民在田地里忙碌。他们熟练地将育好的水稻秧苗进行摆盘、盖膜,“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水控环节。”
全自动滴灌系统
张庭瑜的基地里安装了全自动滴灌系统。这套系统就像一位“智能管家”,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和秧苗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让秧苗生长更加健壮,抗逆性也大大增强。“今年我们所有的秧苗场全部安装了滴灌带,随时能保证苗子的湿度,也能控制它的水分。”张庭瑜说。
今年春耕期间,广安区遭遇持续干旱,但张庭瑜的基地却未受影响,这得益于该镇和业主推行的抗旱保苗“组合拳”。镇农业服务中心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实时预警旱情;并协调铺设抗旱输水管道,将附近河里的水源引入基地;业主则购入了滴灌智能化设备,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传统种植方式下,连续干旱可能导致秧苗减产30%以上,而张庭瑜的种植基地,通过智能控水和抗旱设备,可使水稻亩产增加10%,同时节水20%。
如今,在龙台镇,像张庭瑜这样采用全自动技术进行生产的业主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据龙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晓飞介绍,龙台镇今年全程机械化育秧插秧达到了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了应对现在的旱情,他们正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指导业主抗旱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