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向田村“变身”记——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帮扶古蔺县向田村掠影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5-04-11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文/图)暮春四月,在阳光的照耀下,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向田村梯田披翠挂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云雾间,各类野花竞相绽放,花海沿着山脊蜿蜒成一幅生态画卷。在一块块的稻田里,农民们忙碌着犁田砌埂、翻地播种……他们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以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余万元,先后派出彭福禄、张运、杨桄等7名员工前往龙山镇开展帮扶工作。昔日贫穷落后的向田村,如今,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产业持续增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现了华丽“变身”,群众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公司也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华慈善奖”“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全国慈善爱心企业”等称号。

未命名-1.jpg

向田村新貌

改善基础设施 圆了“幸福梦”

“当时村上的路太差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上趟街都很伤心。”日前,回忆起以前村上的交通条件,向田村村民张宗发还显得有些无奈。当时村上的交通条件,对于公司派出的首任驻村“第一书记”彭福禄而言,印象特别深刻:“刚到村上的时候,村道全部是很窄的泥结石路,而且凹凸不平,一个月轮胎就被戳坏,还有弯道太急车都调不过头。同时,水也供应不上,电力也不足,手机只有到山上才能接收到信号,群众生产生活存在很大的困难。”

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之基。针对村上路、电、水、网的问题,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彭福禄积极向公司领导汇报并争取资金,同时协调村两委及相关部门,尽快改善村上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说干就干。2015年上半年,村上开始修路。村上80多岁的老人,甚至是10多岁的小孩,都自发积极参与到工程中来。

历时一年多,向田村从村口到党群服务中心、到小学,再到各个组的37公里路全部畅通,而且还进行了硬化。

“以前就是因为路不好,喂头肥猪都不好卖出去,现在老板直接开车上门收购,价格也涨上来了。”谈起路通了带来的变化,养猪大户张从灿笑得合不拢嘴。

未命名-1.jpg

向田村一角

如今,走进向田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贯穿其中,一辆辆轿车、摩托缓缓行驶其间,道路的变化给村上平添了几分繁忙而现代的气息。

与此同时,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积极协调下,村上多个项目也同步启动:组织修建了23口安全饮水蓄水池,将“安全水”引到了村民家里;通过升级线路、更换电杆和变压器,全部有序完成了农网改造,让700余户2100余名村民用上了“舒心电”;将网络联通到村里,搭起了现代信息的“桥梁”,让村里连通了外边的世界;通过选址、规划,重新修建了集办公、广场、健身等设施为一体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大改善了村上办公环境,也方便了群众办事。

“看着村上一天天地变化,大家对以后的发展都很有底气。”党支部书记刘宗学感慨地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家家户户都有了轿车或者摩托,大家干劲足了,处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出行的身影。”

向田村稻鱼共养项目

发展稻鱼共养 圆了“致富梦”

“快,抓住它!”日前,在向田村的一块稻田里,几名农民挽起高高的裤脚抓着活蹦乱跳的鱼儿,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稻田养鱼,是该村在泸州老窖帮扶下,创新的一种种养融合的农业生态模式,让土地产出倍增。

“村上有这么好的水田资源,为啥只栽种水稻,不同时搞点鱼类养殖增收呢?”2017年,公司派驻向田村的“第一书记”杨桄看到了当地优质的资源禀赋后,头脑萌生了一个增收计划。他先后邀请多名专家对当地土质开展检测、实地论证,最终决定引进高山优质水稻栽种和高山冷水鱼养殖相结合,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稻田养鱼项目,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

未命名-1.jpg

公司领导在向田村稻田里放鱼苗

杨桄的想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年,泸州老窖累计投入200余万元,一方面启动稻田养鱼项目,一方面建设村产业配套综合体,开展水稻精加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村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公司发挥龙头优势,依托村高山优质水稻稻花鱼示范基地,农户则按照生态、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通过硬化加高田基和开设鱼坑鱼沟,增大稻田养殖水体空间,增加优质品种的种养,增加农家肥料的投入,为项目保驾护航。

“没想到稻田这样一改,不仅水稻质量上去了,而且还收获了优质鱼,真是一举两得。”谈起稻田养鱼带来的实惠,种养殖大户张宗武一番感慨,他种植了20亩水稻,同时养了1000余尾鱼,一年下来,不仅收获了近6000公斤水稻,还收获了大约1000公斤鱼。

通过多年的项目实施,如今,稻田养鱼项目成为了向田村的一张产业名片。截至目前,稻田养鱼项目总面积达到300亩,示范片面积达到80亩,成功申报了“粑粑田”品牌,已成为向田村的支柱产业,每亩增收上千元,集体经济公司实现利润增收10万元。

此外,为了实现产业“多点开花”,公司还帮助群众修建养殖设施,助力群众发展土鸡、土猪养殖业,实现农民多方增收。同时,还在公司内部发起“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积极号召员工购买该村农产品,助力向田村发展。

未命名-1.jpg

公司领导在向田村为村民发放鸡苗

扶持教育 圆了“读书梦”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其实早在2010年,公司就确定向田村为帮扶对象了。

当年,公司领导来到该村时,了解到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修建于上个世纪的向阳小学年久失修,教室里光线昏暗,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板书;刮风下雨时,教室、厕所便“满尘风雨”;春冬季节,整个凹凸不平的操场更是烂泥遍布,无法开展体育活动。

教育是发展之基,扶贫应先扶智。

2021年春,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该村高标准规划了占地3500平方米的向阳小学。历经大半年的时间,施工克服了海拔较高、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修建了教学用房850平方米,标准篮球场一个、绿化面积560平方米的校园,教师宿舍、厕所、围墙、校门等一应俱全。后来,还为学校配置了电脑、黑板、投影等现代教学设备,并通过“建学堂”互联网平台共享全国网络优质教育资源。

未命名-1.jpg

向田村向阳小学新貌

“哇,世界冠军真厉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2023年6月,中国国家队公益服务大行动暨泸州老窖“乡村振兴”公益项目走进向阳小学,乒乓球世界冠军陈平西、跳绳世界亚军曲全华、以及篮球运动员莫科等来到该校当“老师”,零距离给孩子们传授乒乓球、跳绳、篮球等体育技能,整个校园瞬间“沸腾”了。

为了打开孩子眼界,给孩子们增添“精神食粮”,公司还利用举办诗酒文化大会的契机,邀请音乐界、体育界等知名人士,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外界精神世界的桥梁,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此外,为鼓励村上教育发展,公司还设立了“栋梁工程爱心助学金”,对每年新考上大学的新生每人给予5000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公司共出资74.5万元,对149名考上大学的新生给予资助。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