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骆龙)春日的资阳市乐至县蟠龙镇秦蔡沟村田野里,1000多亩小麦进入拔节期,绿油油的麦苗正舒展新叶随风起伏,长势均匀、叶片浓绿,村民穿梭在麦田里清理杂草,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2024年以来,该村引进业主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代耕代种模式,缓解土地低效利用难题,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科学化,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秦蔡沟村的麦田,村民杨玉兵正在麦田里清理杂草。“镇里的农技员每周都会来田里查看苗情,从选种到施肥、防治病虫害,全程都有专业指导。”他介绍,平时在业主这里打零工,每天能挣60元,每月打工20天左右,收入1200元。土地没有荒废,还可以领取粮食直补,村民都很满意,小麦长势也比往年更好。
曾几何时,秦蔡沟村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部分耕地出现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现象。为摆脱这一困境,该村积极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行“代耕代种”模式,由业主统一实施耕、种、管、收全流程托管。
“我们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老年人,耕地流失荒废,我们引进业主,实行代耕代种。”村干部刘清华介绍,“我们主要负责管理协调,按比例分成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安装路灯和修缮田埂等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秦蔡沟村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将1200余亩闲置土地纳入代耕代种范围,不仅改善了土壤肥力,还减少了病虫害。亩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量提升20%以上。2025年,该村小麦亩产预计达400公斤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2024年,我们到蟠龙镇秦蔡沟村种植小麦1200多亩,现在小麦长势喜人。当地政府、村干部都比较支持,村民也比较配合。”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正在打造粮田300多亩,准备种植水稻。”
“代耕代种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实现了‘怎么种好地’的突破。”蟠龙镇副镇长谭万军表示,“下一步,蟠龙镇将持续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代耕代种向全产业链延伸,让小麦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当下,秦蔡沟村代耕代种已覆盖全村35%耕地,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将显著增强。下一步,秦蔡沟村将向烘干、加工等产业链延伸,提升小麦附加值,让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