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徐飞)4月1日,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竹苑水乡的300余亩雷竹基地迎来春日丰收。竹林间,村民手持特制铁锹,动作利落地采挖鲜嫩雷竹笋,分拣、装箱的忙碌场景与竹林绿意交织,奏响乡村振兴的“春之曲”。
走进雷竹基地,清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青翠挺拔的雷竹下,工人们正弯腰寻笋、掘土采挖。铁锹轻轻一撬,裹着褐色笋衣、洁白肥厚的雷竹笋便破土而出。
村民李大姐边剥笋边介绍说:“雷竹笋讲究‘鲜’字,长到25厘米左右最鲜嫩,剥开笋衣能闻到清甜味!”作为时令鲜货,雷竹笋因打雷出笋得名,以甘甜脆嫩、营养丰富著称,每年3月至4月为最佳采挖期。
基地另一侧,10余名工人正将新采的雷竹笋按品质分拣、称重,装入定制包装箱。这批鲜笋即将发往成都各大商超和生鲜市场。内江市市中区竹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唐瑗表示:“目前基地每天可采收鲜笋1000至2000斤,市场价每斤8~12元,预计今年总产量达30万斤,产值约40万元。”自2017年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以来,基地雷竹林已扩至315亩,高峰期可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日均增收超百元。
近年来,黄桷桥村依托雷竹特色产业,走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路径。“基地下一步将聚焦雷竹笋深加工,开发即食笋干、清水笋罐头等产品,并探索竹林生态观光项目,推动农旅融合。我们要让雷竹笋从‘时令菜’变成‘四季货’,提升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唐瑗透露。
如今,一棵棵破土而出的雷竹笋,不仅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春日美味,更化作激活乡村产业的“绿色引擎”,为市中区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注入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