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伟 杨雪莲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去年,遭遇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水稻产量不减反增,亩产从前年的1100斤,增长到1300斤。”4月1日,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围子村党支部书记彭先祝说,实现增长的一个重要“武器”,是探索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围子村13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全过程监测,保障了工程按时按质完工,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杜海波说,2023年,该区开始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这就像给监测人员装上了“千里眼”,“不用到现场,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便能精准查看项目进度、施工面积、种植作物等。”
在监测围子村高标准农田时,卫星遥感技术发挥了大作用:及时预警进度滞后4次;纠正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工程11处;完成一期作物种植情况监测,项目区粮食作物覆盖率100%……
广安区的有益探索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认可。2023年10月,该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地区。借鉴围子村的成功经验,2024年,广安区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协兴、浓溪、花桥3个镇,涉及高标准农田2.1万亩。
“但卫星遥感技术也有短板,它仅能对平面数据进行监测,一些隐蔽工程则无法监测到位,如混凝土、钢筋的质量等方面,只能靠人力现场监测。”杜海波说。
为了弥补卫星遥感技术的不足,广安区正在开发高标准农田现场核查App,扩大人工监测范围,保障工程质量。“有了这个App,广大村民、监测人员、施工人员等发现问题后,可随时将问题上传平台,相关部门将会及时处理。”杜海波说。
近年来,广安区坚持“集中连片推进、水旱立体建设、适度规模经营、粮景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并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