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蕾 许统
近日,位于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燕儿河村的聚怡家庭农场姜黄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姜田里,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姜黄。
据农场负责人黄海财介绍,姜黄生长周期较长,前期土地覆盖率低,极易滋生杂草,而且单一作物种植面临着诸多风险。“经过多番考察和深入研究,我们选择与姜黄生长习性互补的作物进行套种。这种创新模式意义重大,它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为姜黄生长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黄海财说。
目前,聚怡农场主要采用姜黄与玉米套种的模式。玉米植株高大,能为姜黄前期生长提供一定的遮荫作用,契合姜黄喜阴的生长特性,而姜黄则能抑制玉米地杂草生长。此外,玉米收获期早,在姜黄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时,不会与姜黄争夺养分和空间。
从实际成效来看,套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原本单一种植姜黄的土地,通过套种实现了“一地多收”。“今年是姜黄种植的第一年,我们一共种了40多亩,产量和品质都相当不错,每亩姜黄产量达到1500斤左右,每亩增收约2000元。”黄海财难掩喜悦之情。不仅如此,套种的玉米也带来了额外收益。同时,套种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不同作物根系分布各异,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