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3月20日,在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基地的智能温室无士栽培小番茄采摘活动拉开序幕。记者发现,除了有新鲜欲滳、美味可口的小番茄供游人体验采摘,还有一项项令人耳目一新、节本增效的新技术得到运用,为番茄智能温室添了更多的功能。
管理员在演示弥粉法施药技术。 受访者供图
小小激光补光灯 省电节能好帮手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大棚的顶上吊着3盏泛着紫光的灯,在大白天颇为醒目。这可不是普通的灯,而是激光补光灯!
“这是我们与吉林蔬菜花卉研究所、吉林农大合作的,在我们这个智能温室试着挂了3盏,在四川属于首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设施园艺中心副主任张泽锦说,“1盏激光补光灯可为 60 平方米的番茄补光,一亩约需 10盏。激光补光灯有别于传统的补光灯——高压钠灯和LED灯,大大降低了能耗。”
智能温室管理员祝伟强见证了激光补光灯的整个试挂过程。他说:“1盏激光补光灯只有13瓦,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天,3盏激光补光灯每天开12个小时,大概开了100天,才用了54度电,相当于只用了27元。而1盏高压钠灯高达1200瓦,开1个小时就要花掉 0.5元!此外,激光补光灯有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提早成熟的作用。”
激光补光灯在夜晚为番茄补光。 受访者供图
振动棒轻轻一碰 番茄花自然授粉
不一会儿,祝伟强穿起白大褂,拿着一个振动棒,在每一株番茄的黄色花朵上都特意地触碰、振动一下。原来,这是从省外新引进的一种安全高效授粉技术。
“原来,我们为了促进番茄膨大,会兑一些药水,再用喷壶喷到植株之上。但是,药水的浓度一旦掌控不好,就会出现畸形果、激素中毒等现象,降低了番茄的商品性。”祝伟强说,“而我们这个振动棒与电动牙刷的原理相似,在其前端有一个振动头,只要在花朵上触碰一下,就能通过高频振动,使番茄自己授粉、进而膨大果实,不会出现畸形果、激素中毒等现象。同时,振动棒的成本也比较低廉,1个才200元。”
一机在手造“烟雾” 防病治虫无死角
在这个智能温室,记者还发现,时不时的就会“烟雾”弥漫。原来,这都是手持式精量弥粉机的“杰作”,其制造的“烟雾”实际就是喷到番茄植株上的生物菌剂。
张泽锦说:“这实际上是我们去年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弥粉法施药技术。在过去,我们为番茄喷施生物菌剂或者农药,要兑水,用喷雾器来喷,喷出来的是水雾。一方面喷得很不均匀,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温室大棚的湿度,带来了番茄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在弥粉法放药技术中,要采用手持式精量弥粉机和粉剂,粉剂的颗粒直径仅有千分之一毫米,没有水的成分,这样喷出来的就是烟雾,不会增加大棚的湿度,而且烟雾可以弥漫到大棚的各个死角。”
祝伟强颇有心得地说:“弥粉法施药技术,我们是去年4月引进的。虽然,此技术所采用的粉剂比一般的农药贵了百分之二三十,但是却很省工。一个8米宽的大棚通常有5垄,我过去要手持喷雾器一垄一垄地喷药,走5个来回就要花1个小时;采用弥粉法施药技术之后,我喷完一个大棚只需要5分钟。同时,手持式精量弥粉机喷出去的‘烟雾’比较均匀、没有死角,设备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