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近日,在威远县界牌镇南强村,该县农业农村局几位农艺师左手握无花果砧木枝条,右手持嫁接刀,削口、上芽穗、包扎薄膜条……嫁接着一个个无花果新品种。
据了解,此次嫁接的是2022年经国家审定的“蜀心红”“威金红”,以及去年送国家审评的“紫钻”“紫丹”等新品种。
威远无花果科学研究所所长李金平说,威远县种植无花果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前只是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无花果越来越喜爱,引起了当地农民重视,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2015年威远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无花果之乡”。当地顺势组建了无花果科学研究所,在向义镇四方村建立了100多亩无花果科研基地,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研究无花果生产和开发新品种。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不懈攻关,终于成功杂交出了“蜀心红”“威金红”等6个新品种,于2022年推送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并经过审定。去年又选送了“紫丹”“紫钻”等6个品种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审验。
通过大面积试种,这些新品种无论品质和外观都非常优秀。有的含糖量高,适宜加工;有的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的个大……其中“紫丹”丰产性能好,亩产达2000多斤,比其它普通品种高10%到30%。向义镇种植户赵建伟种的新品种亩产2500斤,比老品种高出1000斤以上。赵建伟说:“我返乡创业种无花果,全靠有优良品种支撑,要不然可能坚持不了10多年。”无花果科研所的高级农艺师徐永宁说:“今年这批新品种计划繁育6亩以上,长出新枝条后将分别推广到各镇进行大面积生产。”
现在该县无花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开发了无花果干、无花果茶、无花果饮料等30多个加工品种,形成了产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