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坤 罗景萍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高县广袤田野新潮涌动,生机盎然,乡村美景与富民产业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
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夯基强本 “天府粮仓”绘丰景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连日来,在高县来复镇百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农田翻整作业,目之所及,一派火热景象。
“去年我们完成了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今年还要再建2.6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累计将突破50万亩大关。”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高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工程、道路建设、耕地复耕等内容同步统筹推进。2024年,全县流入耕地、耕地恢复整改3.4万余亩,粮食播种面积 69.1 万亩、总产量26.9万吨。
粮食要丰产,良机、良法是关键。高县大力推广各类中小型农机,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全县农机拥有量20.1万台,总动力达2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5%。
与此同时,高县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推广“粮菜”轮作、“粮经”套作等模式,实现一地多种、一地多收。同时,加快推进德康“百村百万”生猪养殖、省级“鱼米之乡”“天府森林粮库”等项目建设,全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同步增长,新时代“天府粮仓”向更高水平迈进。
油菜花海游人如织
园区引领 现代农业上台阶
阳春三月,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一派蓬勃景象。“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各类蔬菜秧苗在智能水肥控制系统照顾下长势良好;不远处,数台耕地机正在轰鸣作业,为春播春种做足准备;园区另一端,数千亩油菜花开正盛,引来一波又一波都市观光客。放眼整个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在此绘出崭新气象。
近年来,高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全县“4+2”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17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引领、市级园区为支撑、县级园区为后备的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新格局,为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高县大雁岭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依托龙头茶企,采用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高标准茶园8000多亩,通过茶旅融合,实现茶产值超亿元;高县蜀南桑海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配套建设小蚕共育工厂和大蚕养殖工厂,引进桑枝食用菌、桑菌健康饮等蚕桑衍生产业,延伸蚕桑产业链,实现产业助农增收……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化发展,一个个蓬勃兴起的现代农业园区,正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蝶变升级,实现农业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发展。
农旅融合示范区
业兴民富 和美乡村展新颜
时下正值春茶采摘时节,在高县落润镇“蜀山茶海”现代农业园区,茶农穿梭于茶园,十指翻飞采茶忙。不远处的茶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随着春茶的大面积开采,企业订单正纷至沓来。而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沉寂了一冬的桑树正悄然发芽,不久后这里又将桑蚕飘香。
高县是“全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蚕桑之乡”,茶、桑种植面积超50万亩,产量、产值稳居全省前列。近年来,该县围绕茶叶、蚕桑两大产业优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优势品牌创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标准化种植、绿色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融合化发展,茶叶和蚕丝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海外。2024年,茶、桑两大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10亿元,两片“绿叶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茶、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是该县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高县在持续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体系,农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全县已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天府粮仓品牌名录4个、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胜天“流米李”、沙河柠檬、羊田粉条、通书脆桃、高县山地乌骨鸡等成为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名片。
乡村产业“百花齐放”,带动农旅融合走出新路径。高县围绕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深耕全域旅游“新赛道”,胜天红岩山、落润蜀山茶海、嘉乐蜀南桑海、庆岭文武田园等多个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逐步成熟,乡村旅游精品层出,“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
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文明新风涤荡乡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春光里,一幅城乡共富共赢、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在高州大地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