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粮食单产怎么提?3月3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中荣、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分享了成功经验。
在去年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中,巴中市巴州区、平昌县两个区县的技术团队,在百亩超高产竞赛中被评为先进团队。对此,罗中荣表示,科学布局、集中攻坚和科技下田,是实现单产提升的有效路径。
“我们优先将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布局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成区,优先选择生产基础好、规模集中连片的区域整体推进。”罗中荣说,2024年,巴中市共建设百亩超高产攻关片26个,确定省级竞赛片2个、市级竞赛片5个。
同时,聚焦粮油生产耕种防收全环节,巴中市统筹整合粮油、种子、农机、植保、土肥等力量,实现攻关片重大品种、主推技术和先进机具全覆盖。其中推广运用精量播种机、水稻半喂入收割机等专用机械,减少粮食损失5%以上。
在科技下田方面,巴中市分作物分区域组建攻关团队,63名专家教授全生育周期跟踪指导、定点服务。紧盯关键农事环节,全市还先后3次召开粮油作物百亩攻关和拉练比拼现场会,推动关键技术入户到田。“下一步,我们将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确保全面完成粮食播面515.4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罗中荣说。
作为新评出的50个“粮王”之一,刘世超分享的“种粮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向“高标准”要效益。去年,其合作社自筹280万元,把2500亩水田改造成“旱涝保收、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田,并通过新建提灌站、统一宜机化,实现插秧、收割“一条龙”,每亩省下300—400元人工费。
二是向“一粒种”挖潜力。去年,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其合作社选定了再生力强、抗倒伏、适合机收的优质品种,让再生稻萌发率提高30%。
三是向“精细活”抢产量。其合作社卡准“四早”节点:早育苗、早移栽、早晒田、早施肥。“种田如绣花,细节定成败。”刘世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