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决策部署,是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收官之年”的重要制度安排。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乡村振兴的“弄潮儿”“先锋者”“执行者”,把践行顶层设计的自己摆进去,把深化农村改革的职责摆进去,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摆进去,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绘就一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的富足和谐美丽“智”理“新乡村”。
以“党建引领”之智,激发“战斗堡垒、基层治理”的组织活力。党建夯堡垒,堡垒实治理。基层“下”连“鸭先知”的村民群众,“上”连落实党的政策部署,而“党建引领”制度则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联通作用、畅通作用。要发挥制度优势,建立健全、持续优化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推党的路线方针融入血液里、刻入基因里。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建立党员先干先行的先锋示范作用,以第一时间的迅速反应、第一动作的快速行动对标对表振兴目标、振兴要求、振兴决策、振兴部署,同心协力,形成示范作用、用好带头作用、发挥先锋作用,变现决策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响应强、质效优。
以“文化构建”之智,激发“文明乡风、培育新貌”的内核活力。文化构建、文化布局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价值塑造、底蕴支撑、文化基础,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载体与平台。文明乡风建设为文化构建指明培育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方向。要用好“线上”资源,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资源,多元化采用音频入耳入心学,视频入眼入脑学,文字入目入髓学等方式,强化学习资源优势,让精神文明、乡风淳朴“飞入寻常百姓家”。要践行“线下”培训,厚植“一人一技,一技一业”的新型职业培育模式,针对岗位需求、职业要求、就业供求,激发村民敢于探索的精神,营造乡村奋发创业的气氛,点燃乡村躬身干事的激情。要送文化下乡,以真人真事为剧情线索,以真情真感为故事贯穿,以“文化下乡”为载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深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文明乡风的现实意义,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以“稳定部署”之智,激发“攻坚克难、排查化解”的赓续活力。排查化解矛盾,是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的重要抓手,是护航乡村安全稳定的关键一招。乡村安全稳定是攻坚克难、排查化解矛盾的目标和检验标准。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村里”当“家里”、把“村事”当“家事”,动员全体群众共同参与维护农村稳定安宁,着眼聚焦眼前事、身边事、关键事,坚决摒弃“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旁观者”行为。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对于惠民惠农补贴、民生工程项目等资金事项均要进行公开“放榜”活动,让补贴资金“上榜”、让农民群众“问榜”、让党员干部“答榜”,确保账目“透明”放出来、村民信任“心坎”亮出来,支持农民群众多渠道参与村级议事协商。要聚焦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乘势而上,主动捕捉产业变革风向、抓住时代机遇,按照“挖掘一批、优化一批、盘活一批”的原则,力促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成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快成长”,为发展“土特产”注入“产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