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一年好景看春耕,不误农时不负春。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四川如何布局今年的春季农业生产?2月27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在南充市蓬安县举行,与会人员深入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粮油种植基地及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地,学经验、找方法,为实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中期目标奠定基础。
泥巴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抓高标准农田建设
厚植粮食生产底色
明媚的春光下,蓬安县罗家镇泥巴寺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近处,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轰鸣作业;远处,田块整治、沟渠开挖等工程加快推进。“每天组织了50余台(套)机械和100余人施工,确保在大春生产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泥巴寺村党支部书记陶丽娟介绍。
粮食生产离不开良田的支撑。“规模大、标准高、推进有效!”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鲜文,点赞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达州今年将完成3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筑牢丰收根基。”他说,“蓬安整县推进、全域规划的经验值得借鉴!”
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金江告诉记者,宜宾正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收尾工作,同时聚焦良种推广、机械维修、水源调济、社会化服务等环节对标补短,助力春耕生产。
今年3月1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将全面施行。该条例涵盖了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建设、管护、利用、保障、监督等内容,强化全过程全周期监管。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敏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管护机制,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半篇”文章,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现象。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姚志国则注意到泥巴寺村高标准农田间新修的蓄水池和水渠,他说:“我们将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加强农田小气候和苗情监测,助力高标准农田产好粮。”
抓村集体经济组织
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
走进蓬安县巨龙镇龙云寺村,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村上提供的数据同样让与会人员感到欣喜:去年,全村粮油总产162万斤,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
“我们创新推行了‘支部领办、统一经营、机械作业、一体销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机制运行、队伍建设、待遇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干事积极性和村民的种粮积极性。”巨龙镇党委书记洪培文介绍龙云寺村的经验。
“龙云寺村通过建强班子、盘活资源、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中荣分享感悟。他说,巴中将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团结认为,龙云寺村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发展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等痛点、难点。“我们正试点推广丘区‘农业共营制’,让有人种地、愿意种地,种地有收益。”
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廷伟分享心得:“在充分调动小农户种地积极性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政策引、技术扶、村镇帮的形式培育种粮大户,努力实现粮食单产提升、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将摸排有意愿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点对点引导产业规划、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基础设施、适宜农机配置和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基础。”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魏毅说。
抓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提高土地耕种效率
走进蓬安县睦坝镇常丰农事服务中心的智能化育苗中心,一排排现代化的立体循环智能育秧苗床整齐排列,辣椒苗、秧苗、玉米苗正茁壮成长。“我们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可以摆放1200盘苗,极大提高了育苗效率。”该育苗场负责人陈生告诉记者,这处育苗车间能满足1500亩以上耕地的需求。
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林认为,农事服务中心整合了育苗、种植、收割、烘干及销售等环节,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已在理县等地修建了一批农事服务中心提高耕种效率,还帮助村民打开了销售渠道,以更好实现联农带农效益。”他说。
在常丰农事服务中心大厅的良种展台前,四川农业大学推出的新品种备受关注,农药、农肥等农资展台前也热闹非凡。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际睿告诉记者,学校将充分发挥优势,研发更多良种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武秀介绍,全省供销系统现有农用化肥库存80余万吨、农药0.49万吨,能够保障春耕农业生产用肥所需。“我们还试点了‘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开发了水溶肥等中高端特肥产品,丰富农资供应结构。”杨武秀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正深入开展“助春耕、促春管”活动,组织全省3.3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小春田管、大春代耕代种等服务,确保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