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陈皮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誉。四川陈皮的原料来自红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橘在四川农村广泛分布,家家户户种植红橘、晒制陈皮,成为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晚熟柑橘的崛起,红橘在四川的种植面积已所剩无几。近年来,个别业主发现了红橘的商机,重拾这一老产业。
那么,这个老产业在四川应该如何重获新生,再次“红”起来呢?
曹红春在展示陈皮
规模种红橘,业主尝到甜头
2月20日,在内江万物川红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田野里一株株红橘树挺拔生长;仓库里橘香四溢,一箱箱包装好的陈皮整装待发。
“2019年,一个朋友向我推荐陈皮,说做这个赚钱。”合作社负责人曹红春说,“我经过一番考察,就从周边大量收购红橘大树,在当年6月至11月全部移栽到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铧匠冲村,面积约100亩。”
第二年,曹红春的红橘开始少量挂果,2023年、2024年产量逐渐增加,亩产约1000多斤。为了避免资金积压,他将30%至40%的鲜果在网上销售,其余的则经过自然晾晒和烘干等工序制成陈皮,销往全国各地。
“我的红橘不打农药,只施农家肥,虽然果面有些斑点,但鲜果每斤仍能卖到7.5元至8.5元。”曹红春说,“用鲜果果皮制作的陈皮,也通过网络销售给全国各地的客户,他们用来养生、泡水、泡茶。陈皮有个特点,越久越值钱。当年新出的陈皮,我在网上一般卖200元1斤,但我通常会陈放,因为每隔一年,它的价格还会递增30%。”
红橘籽也是曹红春的宝贝。
曹红春的基地近两年每年可产鲜果三四万斤、陈皮五六千斤。由于红橘全身是宝,在红橘产量多时,他将取皮后的果肉卖给果汁厂,厂家上门收购,可卖到1000元1吨;产量少时则将果肉还田作肥料。此外,两年前,他还应客户要求,在生产陈皮的同时,组织50余人花了1个月时间采摘50斤橘络,1斤卖价高达三四千元;剩下的红橘籽,曹红春也全部晒干,因为它们也可药用。
曹红春说,他在种植的第一年,1亩地投入成本达1万元左右,之后每亩每年还有1000元左右的管理费,这些费用在种植红橘的第三年已全部收回。
曹红春制作的陈皮
川陈皮用途广,好红橘却难觅
如今,像曹红春这样把红橘当作致富增收产业的已属凤毛麟角。
“曹老板的陈皮,让我找到了小时候晾晒陈皮的味道!”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多经站站长张伟说,“其实,红橘、陈皮在我们这里是个老产业,全区红橘种植面积曾达 5000亩左右。但从 2015 年以后,我们的红橘几乎都改种成晚熟柑橘了。”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关斌说:“红橘是一个老品种,但作为果品销售,它竞争不过晚熟柑橘,毕竟糖度和风味要差一些,因而正逐步淡出市场。目前,红橘主要用来制作陈皮以及作砧木使用。不过,两三年前,我发现红橘的价格已经卖到了3元1斤,我猜想可能是在加工方面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四川广为种植的红橘至今已经很少了,以致于有关部门没有去统计它的面积。
然而,以红橘制作的陈皮仍有较高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夏陈介绍,自古以来,可以当陈皮用的药材有两种:陈皮和广陈皮。广陈皮是茶枝柑的皮,产自广东;而陈皮这个药名则专属于用红橘制成的陈皮。其中的道地药材,是以大红袍为代表的川红橘制成的陈皮,被称为川陈皮。川陈皮与广陈皮(包括广东新会陈皮)习性与药性略有不同,“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等重要营养成分均源自川红橘,很多医院及药企主要采用川陈皮。只是川陈皮的市场价格却没有广东新会陈皮高,原因有二:一是川红橘已濒临消失,许多川陈皮的原料是采用柑橘类的杂皮;二是川陈皮的知名度不如新会陈皮。
“采用川红橘制成的陈皮,除药用之外,还可用于调味及食品加工,像陈皮牛肉、汤圆馅料、米花糖、甜烧白、蜜饯、炖肉都会用到。”夏陈说,“我们从2022年开始进行陈皮的加工研发,去年推出的两个爆款饮品酸梅汤、百合雪梨汤,都采用了陈皮作为原料。”
曹红春制作的橘络
川陈皮“新生”从种植红橘抓起
鉴于川陈皮产业的尴尬现状 ,2024年10月,由新成立不久的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药材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发起,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单位开始实施振兴川陈皮计划。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高继海说:“川陈皮主要是药用,在各大药房目前认可的品质最好、用量最大的陈皮仍然是川陈皮,而新会陈皮主要是用在药食同源领域。最近几年,川陈皮在医药领域的用量在稳定增长。目前,在四川农村的散户仍保留有一部分红橘,达州以及重庆的奉节、云阳等地还有规模种植户在种植红橘。”
据高继海介绍,振兴川陈皮计划从顶层设计上首先抓紧收集各地至今少量尚未消失的资源,进行基源鉴定与评价,确保资源的纯正。在此基础上建立种质资源圃,为下一步产业培育奠定基础;其次要建立一套标准化栽培模式以及病虫害防治体系;三是拟联合省内外专家成立四川省川陈皮技术产业研究院,致力于走综合利用之路,充分利用果肉、橘络、橘籽等副产物,开发饮料、发酵酒、健胃消食等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拉动农户种植和产业市场积极性;四是多角度、多层面挖掘和恢复产品产业内涵,打造川陈皮品牌群。
“川红橘要正本清源,找到血统纯正的资源,以扦插等方式繁育新种苗,维护血统,杜绝杂柑及嫁接杂交柑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药材标准组副研究员许文志认为川红橘的栽培环节至关重要,“老园子要松土,增施有机肥;新建园则要标准化现代化建园,结合果园智慧管理及果园生草等,增加园区生物多样性,维护果园生产系统健康。另外,种植川红橘还要回归自然,坚持绿色生产,采用新型植保药剂及技术体系,减少农药使用,杜绝抗生素,物理除草,减少除草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