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鑫)在乐至县通旅镇四洞桥村,站在田野间的李俊林正以饱满的热情谋划新一年的乡村振兴蓝图。2025年,他和村民将共同锚定产业发展、党建赋能、民生保障三大方向,全力推动村庄驶入发展快车道。
产业升级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李俊林立足本村资源优势,重点布局优质稻虾共作与高抗性油菜种植两大项目,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为突破传统种植效益瓶颈,他计划邀请镇上主要领导、技术专家及村“两委”成员赴隆昌市国家级稻虾基地考察,拟引入“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预计推广该模式后亩均综合收益可实现翻倍。在油菜种植领域,计划推广无人机飞防服务,通过增施硼肥与智能植保,预计可使油菜亩产提升30%以上,亩均增收突破200元。
党建强基
锻造乡村发展主心骨
人才是核心要素,李俊林打算通过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以廉政文化滋养初心;同时严格规范换届选举流程,全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乡村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我们接下来将全力推行党员包片联户制度,力求让每一名党员都化身为政策的‘传播先锋’与技术的‘推广能手’。”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李俊林计划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交融,组织村“两委”成员以及党员代表奔赴周边先进村社开展“党建+集体经济”主题调研行动,着重探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示范田等前沿创新机制,力求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民生托底
筑牢防返贫动态屏障
“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李俊林聚焦住房、医疗、教育及饮水安全等问题,构建起“造血+兜底”双重保障体系。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方式,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获得稳定务工收入;对特殊困难群体落实低保动态调整、医疗救助等政策,确保帮扶不漏一户。用好到户产业、环保公益岗位政策支持,助推脱贫户、监测户持续增收,实现7户监测户消除风险。
站在新起点,李俊林充满信心:“我们将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用三年时间打造稻油轮作示范区,同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让四洞桥村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