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2月19日清晨7时许,天蒙蒙亮。在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田湾路农贸市场,农资店店长张毅刚把店铺的卷帘门推上去,还没来得及支起店前的小摊、摆放各色包装的种子,店外赶早集的乡亲们便已围拢过来。
介绍种子、商品装袋、填写台账、开票收钱……张毅一上午都未曾落座。自2008年在镇上开设这家店以来,张毅已从事农资经销 17年。在他的见证下,种植户们选购粮油种子的观念在十余载的四季更迭中悄然转变。
庆岭镇是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袁宇君 摄
会挑对的 不怕贵的
“种为农芯”深入人心
“这个玉米净作、套作都能点(种)吗?”庆符镇小靖村村民廖永德随手拿起一包玉米种子向张毅咨询。张毅仔细询问了廖永德家中田块的大小、坡度及位置,得知他计划采用大豆与玉米复合种植的方式后,便向他推荐了半紧凑株型的“创世90”玉米种子。
泡桐村村民杨为清也来选购玉米种子,他的诉求是高产、好管。张毅从库房中取出8包“川单99”玉米种子递给杨为清。“这个品种抗病能力强,省心。8包种子种5亩地,别嫌多,合理密植才能保证高产。”张毅说。
这两种玉米种子每斤售价60元,比市场上普通玉米种子高出约10元。然而,廖永德和杨为清在付款时并未犹豫,还顺便购买了水稻种子,且选择的是“兆优”“野香优”等每斤售价高达160元的优质香稻种子。
在张毅看来,种植户购买种子的观念与17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许多散户并不认为品种之间存在太大差异,总是挑选便宜的购买。有时因选购了不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导致产量上不去,还容易引发作物病害,增加了田间管理的难度。
如今,大家的观念已经转变,更愿意将钱花在挑选良种上。有的种植户自学种业知识,根据自家田块条件、播种方案和种收方法,选择不同熟期、性状的粮油种子;有的虽然不会选种但愿意听从专家建议;还有的种植户则倾向于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田间管理流程。
“种为农芯”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越来越多种植户用实际行动表达重视的共识。
在庆符镇田湾路农贸市场,村民在选购种子。袁宇君 摄
种子好坏 眼见为实
种植户们自有判断
当天下午,记者乘车沿宜庆路前往庆岭镇先娱村,只见一条壮观的“绿色长廊”映入眼帘。南北延绵的山谷间,上万亩高标准农田层层延伸,长度超过15公里,这便是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作为园区引进的种粮业主,铭涵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群在园区内负责300多亩连片土地的种植工作,当前主要种植油菜、玉米等作物。杨群告诉记者,她们这些种植大户所使用的种子均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提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可见先前种下的“川油81”“川油83”“望乡油1881”等油菜花朵初绽、迎风摇曳。
高县农业农村局粮油发展股股长万从平透露,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当地一方面积极组织农资经销商通过多种渠道采购种子,目前市场储备水稻种200吨、玉米种250吨;另一方面与有潜力的种植大户合作实施“百千万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并为他们免费提供优质粮油种子。记者发现,这些种子均在《2025年度宜宾市高县农业主导品种》名录上。
“种植大户的田块就像一块展示板,面向高县所有种植户展示。”万从平说,哪个品种表现好,大家都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良种的重要性,并在来年的选种上有了自己的判断。通过示范带动,粮食产量就上去了。
严查假种 绿剑护农
联手织就防护网
春节过后,忙碌的不仅是农资经销商,还有高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周德永和他的同事们。
在种子销售旺季,他们不仅会不时出现在全县13个镇的百余家农资店中,随机对店里的种子、肥料、药品进行采样抽检;还要开车巡山,打击非法运营种子的流动农资车。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们在罗场镇春茗村查处了一辆面包车。”周德永回忆,当时开车的当事人徐某在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向农户销售种子和农药。县农业农村局没收了徐某违法经营的28种农资产品,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的行政罚款。
种子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高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单位联手,用案件敲响警钟,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坚决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农资。
“在大春播种前,我们对17个水稻和玉米品种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未发现假农资流入高县。”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告诉记者,为了让全县大小种植户都能用上纯度、净度、发芽率均达标的优质种子,今年已对全县143家销售门市进行了10次执法检查,重点对在售种子进行检查和统计。相关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