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成都青白江:国内外首创新模式 鱼塘里种出羊肚菌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2-17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2月11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的40余亩鱼塘里,被黑色遮阳棚覆盖的大棚内,羊肚菌的清香与泥土气息交织,成都市鱼菌连作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钟新全弯腰割下羊肚菌。在他身后,成片的羊肚菌长势旺盛。“谁能想到,羊肚菌竟是从鱼塘里长出来的!”参与劳作的村民惊叹。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农业密码?

未命名-1.jpg

鱼塘内长势旺盛的羊肚菌

鱼塘底泥“转型”

养殖“空窗期”变种植“黄金季”
  “鱼塘种菌,一塘、两品、双丰收!”作为成都市鱼菌连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钟新全不仅将自家鱼塘改造成“羊肚菌车间”,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我在周边乡镇还有30亩鱼塘种植羊肚菌,通过‘托管合作’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鱼塘缘何能种植羊肚菌?受气候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气温较低,传统鱼塘进入休渔期,养殖户往往面临“空窗”期。这段时间,鱼儿摄食减少,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低迷;另外,鱼塘底泥如何处置也是问题,若消杀不到位,易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死鱼风险攀升。
  长期从事水产保险业务的安盟保险成都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炳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长期困扰水产养殖户的难题:“鱼类摄食、排泄均在水中,长期以来鱼类粪便不断堆积池塘底部,对其处置不当是造成鱼类疾病的主要元凶。而农户死鱼,对自身和保险公司都是损失。”
  “鱼塘底泥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丰富,能否加以利用、变废为宝,从而减少死鱼情况,实现双赢?但利用底泥种什么、怎么种?”这在陈炳银心里是一连串的问号。“油菜、蒜苗、萝卜、姬松茸……经过几十个品种的分析比对,最终确定了周期短且能在冬季生长、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羊肚菌作为试验品种。”陈炳银说。
  2019年,陈炳银联合农户开启首次尝试,但结果不尽人意。“第一年绝收,第二年也绝收。分析原因是杂菌过多导致羊肚菌死亡,另外影响羊肚菌生长的环境指标没能被精准掌握。”对此,陈炳银想了办法,“我们引用监测设备,实时检测羊肚菌菌床温度、湿度、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多项指标,并通过在鱼塘开环形沟、树枝状沟,增强土壤注排水功能,实现菌床温湿度的调节,不断为羊肚菌生长创造适宜的自然环境。”
  通过不断摸索、改进种植方式,2021年,鱼菌轮作种植羊肚菌取得成功,每亩产量达到600斤至700斤,且“鱼塘羊肚菌种植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曾是养殖户“心头大患”的鱼塘底泥,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发展的营养基质。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所查新显示,“利用休渔期鱼塘种植羊肚菌”模式为国内外首创。“如今,青白江、新津两地农户经我们指导利用鱼塘种植羊肚菌,平均亩产量在1000斤以上,精细管理的农户能达到1400斤左右。”陈炳银说。
  成都锦润佳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城从2022年开始尝试鱼菌轮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0亩,扩增到现在的40亩。他说:“按亩产1000斤计算,市场价每斤60至160元,扣除30%采运损耗后,保守估计,亩产值达3.5万元,净利润约3万元。”
  如今,水产养殖“空窗期”在青白江、新津等地已成为羊肚菌生产“黄金季”。

5d7afd553b915022e6318f6afb7e53a6_30993b8302bcfe4b6ef3e75131d62e6c.jpg

将鱼塘底泥放入箱体栽培羊肚菌并移至室内记录生长情况。

“涟漪效应”显现

800亩鱼塘变身“羊肚菌工厂”
  最早参与羊肚菌种植的种植户钟新全表示:“从来没有想过,鱼塘还能长出名贵的羊肚菌。不少人都想跟我学技术。”钟新全感慨:“养了一辈子水产,鱼菌轮作让我们在水产之外多了一份稳定收入。”
  今年,在陈炳银的推动下,钟新全等注册了成都市鱼菌连作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目的是想将该模式加以推广。”陈炳银说,从5亩试验到目前的800余亩,鱼菌轮作模式在四川水产养殖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去年2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来到青白江区姚渡镇天平堰村水产养殖户廖理才家中,对其鱼塘种植的羊肚菌进行测产。经现场随机挑选,3块“测产田”亩产羊肚菌1180斤,鱼菌轮作模式受到专家们的认可称赞。
  同样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廖理才尝到了甜头:“效益可观,于是今年我新增了20亩羊肚菌种植面积,总面积达到30亩。”不少农户也时常来到廖理才的鱼塘打探:“效益确实不错,我们也想试试。”
  待鱼塘排水后,工人将羊肚菌菌种播撒在富含有机质的鱼塘底泥中,菌丝吸收鱼粪分解的氮、磷、钾,既净化了水体,又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等到羊肚菌丰收后,工人将鱼塘打整注水即可正常从事渔业生产。
  “事实证明,利用鱼塘底泥种植羊肚菌,确实减少了死鱼风险,降低了养殖户损失。”陈炳银说,根据统计测算,开展羊肚菌种植的鱼塘死鱼率降低了20%左右,既降低了农户水产养殖风险,又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6b752ac96baeb55cd4ce1de46a060e8a_1053f89633cb2df4dc7299c33f370dd1.jpg

鱼塘内挖掘沟渠调控底泥湿度

持续改进技术

精细化管理助力实现高产高效
  在芦稿村鱼菌轮作基地内,一个覆着黑色遮阳网的大棚中摆放着两个保温箱。其中一箱是用普通泥土种植的羊肚菌,另外一箱则是用鱼塘底泥种植的羊肚菌,“我们在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等因素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对照试验。”陈炳银介绍,虽然已经初步掌握鱼菌轮作模式的生产技术,但他希望掌握更多数据,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追求高产、提升效益。
  记者发现,这两个保温箱中,利用用鱼塘底泥种植的羊肚菌明显植株更多。“1、2、3……这箱足足有140 多棵。”陈炳银说,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着羊肚菌生长。此前,为了给羊肚菌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他们长期对上述因素进行记录分析,并在鱼塘开设沟渠,确保“旱时能补、涝时能排”。
  今年,陈炳银又在原有技术上加以改进:“这次我们通过在大棚顶部‘开天窗’、棚底‘埋地管’,确保大棚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实现空气流通,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高产。”
  不仅是大棚,鱼塘底泥种植羊肚菌还被扩展到了室内。“这一箱利用鱼塘底泥种植羊肚菌,但模拟普通环境的生长状态,在温度、湿度等环节进行对比,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它的生长情况,未来说不定可以实现‘鱼塘底泥种植羊肚菌工厂化生产’。”
  眼下,鱼塘保温箱和室内保温箱,鱼塘底泥种植的羊肚菌比普通土壤多出50%以上的菌株数量。陈炳银抚过菌菇,眼神灼灼:“下一步,我们要让数据说话,把‘鱼菌轮作’打造成行业的金字招牌。让鱼菌轮作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走到适合羊肚菌种植的其他省市,降低水产养殖风险,助力农户增品、增产、增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