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这两年,我的手工苕粉就靠着这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年年都畅销,每斤比普通红苕粉要高出8元多,这份报告俨然就是苕粉的‘通行证’。”2月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有着“苕粉大王”之称的粉匠李亚平说起自己的生态手工苕粉很是自豪。
李亚平夫妇在晾晒苕粉。
松林村是纳溪手工苕粉的发源地之一。当地制作苕粉全靠手工完成,且要经过清洗、粉碎、过滤、淀粉打芡、揉面、打面入锅、撕晒等十二道工序,制作出的粉条不仅粗细均匀、色泽晶莹剔透、耐煮爽口不浑汤,而且方便储存,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近些年来,打古镇把手工苕粉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壮大。
打古手工苕粉虽然品质上乘,但由于大多村民品牌意识不强,导致手工苕粉在市场上与普通苕粉无明显区分,很难卖出好价钱。
2018年,最早返乡专业从事手工苕粉加工的李亚平夫妇,看到村民们精心挑选板栗苕手工加工的苕粉在市场上售价不是很好,于是开始为自己的手工苕粉找市场。“要找到好市场,关键要有证明自己苕粉的不同之处的‘通行证’,让人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李亚平回忆说,2018年他将自己精心加工的手工苕粉送第三方农产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拿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
该报告是李亚平在苕粉加工出来以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严格检测后出具的。这份报告既是李亚平手工苕粉上市的“通行证”,也是他的“承诺书”,还是手工苕粉质量安全的“护身符”。从这以后,李亚平每年加工的手工红苕粉,都不忙着上市销售,而是首先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拿到合格报告后,他才开始批量加工生产。
“苕粉很受消费者青睐,更是很多人过年时餐桌上必备的美食。”李亚平说。笔者在李亚平出示的每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出具的报告上看到,他送检的手工苕粉中二氧化硫、铝、铅等3项含量指标,每项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制定的标准。
由于品质令人放心,李亚平的手工苕粉这几年都是直接供应纳溪区特产超市,同样的手工苕粉在市场上每斤卖7元,而李亚平的手工苕粉,超市给出了每斤15元的价格,每斤比别人高出了8元。“别小瞧了每斤多卖的8元,虽然我一年加工制作苕粉只有5000多斤,但一年下来,同样卖5000斤,我就要比别人多卖4万元。”
近些年来,打古镇大力发展生态手工苕粉,目前,全镇每年的苕粉产量达100多万公斤,产值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