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2月6日,随着岷江畔北总干渠闸门缓缓开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川南经济区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保障迈入新阶段,未来川南地区的上百万亩农田将逐步告别因缺水导致的“靠天吃饭”。
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四川省“六横六纵”骨干水网工程的重要“一横”,同时也是川南经济区第一个通水跨市骨干水网项目。该工程总投资约50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又分为一期一步工程、一期二步工程实施。目前,一期一步工程已顺利通水,一期二步工程正火热建设中,二期工程尚未动工。
随着向家坝北总干渠岷江江底隧洞闸门缓缓开启,清澈的金沙江水奔腾而出。水利厅供图
当天通水的向家坝一期一步工程,惠及川南经济区的宜宾、自贡、内江3市7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51万亩,供水人口140万人。参与项目建设的职工代表回忆起其中的难度:“面对施工战线长、地形地貌复杂、跨区域建设协调等困难,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5000余人连续奋战2000多个日夜,新建干支渠147.8公里,为灌区构建起‘长藤结瓜’式灌溉网络。”
长久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川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的正式通水,让不少人倍感振奋。“这是一件造福川南民众的大好事,川南地区‘十年九旱’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自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工程和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引”“调”“蓄”水综合功能,彻底解决常旱片区“缺水之苦”“短水之困”。
据悉,向家坝灌区工程共设计灌面500万亩,多年平均供水量17.8亿立方米,供水人口约754万人。这是什么概念?以今日通水的一期一步工程为例,该工程的多年平均供水量便达3.74亿立方米,相当于26个西湖水量,惠及宜宾市翠屏区、叙州区、屏山县;自贡市大安区、沿滩区、富顺县;内江市市中区7个县(区),直 接 覆 盖 川 南 粮 油 主 产区。未来,依托向家坝灌区工程,金沙江水流进川南,当地农业灌溉保证率将得到显著提升,预计粮食产量将相应提高,将进一步凸现川南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望着源源不断的水源,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心宁村村民王莉心情激动:“从前由于缺水,不少人的水稻田灌溉困难,即便有提灌站、山坪塘,也很难满足灌溉需求,甚至有人把水田改成了旱田。”王莉说,“大家对向家坝灌溉工程期盼已久,现在种田也更有信心了。”在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种粮大户李刚剑站在新修的水渠旁感慨:“往年水稻抽穗时最怕旱,现在渠水直接到田头,我家300亩稻田终于能旱涝保收。”
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工程预计在2028年基本建成。待工程整体建成后,将极大解决川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有效保障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耕地灌溉用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积极推动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我们将以此次通水为契机,以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统揽,全面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三个一批’项目,2025年尽快开工引大济岷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亭子口灌区等大中型项目,积极推动巴中江家口水库等建成投运,力争全年完成水利投资700亿元。”四川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潘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