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山区大力推广稻药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这段时间,也正值中药材泽泻收获的季节,田间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村民采收泽泻
走进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只见广阔的稻田里,泽泻已经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跃然眼前。种植户任继洲种植的300亩泽泻正在进行采收。任继洲介绍道:“今年种植泽泻300亩,亩均出干货450斤左右,每亩收益也不错”。
据悉,泽泻是一种中药,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每年8月水稻收割后,稻田处于闲置期,种植户们便利用这段时间,在稻田里重新蓄水,种植泽泻。泽泻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等症,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味中药材。彭山区泽泻种植从90年代开始,2000年后逐渐规模化种植。
近年来,彭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稻药轮种”新模式,每年水稻收割以后,再种上泽泻、川芎等中药材,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村民们的务工收入。截至目前,彭山泽泻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量约4000吨。(供稿:彭山区委宣传部 邓凌瀚 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