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春前防控 田间地头把“麦”开方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1-23

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年伊始,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推介发布四川省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遴选出84项农业主推技术,旨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对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这些技术具体项目实施情况如何?在实践中起到什么作用?即日起,四川农村日报推出《蜀乡“新科”点击》专栏报道,我们将通过深入实地走访,探寻今年部分农业主推技术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新科”点击

小麦条锈病四川盆地冬繁区绿色防控技术

专家解读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芳:
  小麦条锈病四川盆地冬繁区绿色防控技术是针对四川盆地冬繁区秋苗发病重且冬季持续繁殖的特点,以压低冬春菌源量为目标,集成创新出抗病品种+药剂拌种+适期晚播+穗期“一喷多防”为核心技术的秋苗菌源控制加春季早期防控的小麦条锈菌冬繁区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
  该技术适宜四川盆地秋播麦区,包括成都、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德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麦区。

关键数据
  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今年四川播栽小麦面积925万亩。
  小麦条锈病害中度流行年份可 使 小 麦 减 产10%—20%,大流行年份减产 30%左右,特大流行年份减产率高达50%—60%,甚至不能抽穗 ,形 成“ 锁 口疸”,小麦近乎绝收。
  经示范区实践,该技术对条锈病防效达 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 100%,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整理人 于文娟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文/图
  当前,小麦条锈病进入春前防控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阻击战,确保夏粮增产增收,连日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与管理股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条锈病识别、防治技术指导。

未命名-1.jpg

条锈病症状图

小麦条锈病 易感易发宜早防
  1月17日,技术专家们先后到该县北坝、建平、永明等镇乡,为当地群众发放“小麦条锈病识别挂图”“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明白纸”等宣传单,深入麦田示范讲解小麦条锈病识别和防治技术,织密织牢群防联控病虫防控网,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小麦条锈病主要侵害小麦,少数生理小种也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小麦感病后,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麦粒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降低。”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与管理股农技员杨银华介绍,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等。作为小麦锈病的一种,条锈病通过气流传播,暴发性强,蔓延速度快,是小麦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将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在青青麦田里,杨银华和专家们排成一列,仔细察看每一株麦苗。
  “条锈病贯穿小麦整个生长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典型特征是孢子堆与叶脉平行排列,排成长条状,即条锈‘成行’。初期形成褪绿斑,随后出现鲜黄色孢子堆,椭圆形,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识别的关键在于叶片上会有成行排列的小黄点,用手一摸会掉黄粉并能粘在手上。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分辨。”杨银华说,在盆地和丘陵麦区,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或冬繁,春季小麦返青后气温升高,夏孢子繁殖加快并随气流传播,侵染小麦。
  专家介绍,小麦条锈病受气象条件因素影响较大。小麦条锈病菌喜冷凉,夏季气温超过23℃不能存活,冬春交替气温适宜,因此,结露、降雾、下毛毛雨均非常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而以结露最为有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叶面露水只需保持3—4h,锈菌就可以侵入小麦,6—8h便可充分侵染。

“防好锈病再过年”

有效阻控病害发生
  如何有效阻控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杨银华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一是要加强病原菌群体动态监测,做好病害发生流行的预测预报。
  二是根据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和品种抗性监测结果,选择抗病强且高产的品种,如“川麦93”“川麦98”“蜀麦 1868”等抗病高产品种。要全面推广药剂拌种。播种前,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咯·噻虫、戊唑醇+丙硫唑或吡·咯·苯醚等进行包衣。同时,提高播种质量,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2-15公斤,适期晚播时播种量应控制在15-18公斤/苗,过低过高均不利于获得高产。
  三是加强栽培管理,实行生态治理。调整播期,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发病程度。精耕细作、合理密植和施肥、灌水。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麦株抗锈能力增强。合理灌溉,控制田间湿度,及时排水和灌水,减轻病害发生概率。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程度。
  针对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出现条锈病害,杨银华建议,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按推荐量喷施。植保无人机亩喷药液量建议亩用药量1.5—2L,要注意避免产生漏喷死角。同时,在翻春后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应结合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其它病虫一并防治,达到一次喷药同时治虫、防病、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效果,做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春雨的增多,小麦条锈病将迅速扩展,对夏粮产量造成影响。”杨银华表示,广大种植户要高度重视,克服春节期间松懈麻痹思想,多深入田间查看,尤以老品种种植区域和小麦条锈病常发区域为重点。发现后及时进行防治,控制其传播蔓延,要有防好锈病再过年的思想,抓好小麦条锈病前期防控。
  据了解,三台县常年种植小麦30余万亩。在2004—2006年期间,该县曾大面积发生小麦条锈病,为种植户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该县切实加强宣传,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大力引导推广高产抗病品种,适时做好技术指导,小麦条锈病危害损失大幅降低。“近五年来,我县都没有小麦条锈病大面积爆发的情况出现。”杨银华说。

专家提醒
  小麦条锈病的早期防控很重要,要求是发现一点,整个大片都要防控。这需要基层植保员加强监测。
  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田间管理?专家表示,当前重点要防范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要采取减湿、矮化、覆膜等方式,减少田土上冻结冰的可能。对冬小麦可采取物理碾压、喷施延缓剂控制生长速度,防止过快拔节。小麦进入拔节阶段后,要加强监测,既不要打保险药,又要落实好“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防止中心病团形成和病菌扩散。
  四川这几年赤霉病发生风险比较大。抽穗扬花期,要结合普遍防治赤霉病,普遍防治一次条锈病;整个生育期要注意轮换用药,吡唑醚菌酯不能用于抽穗扬花期,否则会加重赤霉菌毒素的积累。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