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珂宇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平坦的柏油路、整洁的农家屋、缓缓流淌的河水,1月15日,位于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的冲锋村一派和美乡村新气象。
“咱们村这几年大变样啦!”刚一进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秦启贵便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村里的新变化: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居环境改善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改变离不开市委宣传部的帮扶。”秦启贵介绍,2019年,冲锋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广安市委宣传部持续发力,通过多方协调和资源投入帮扶,助力全村焕发新生。“脱贫‘摘帽’后,我们借助党委政府力量,发展起了养殖产业。”指着村里的“聚宝盆”——“稻田+”智能水产良繁基地,秦启贵乐得合不拢嘴。
原来,总人口2970人的冲锋村,曾以种植粮油、饲养生猪和发展水产养殖为主,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生产设备,产出效益较低。
“资金、技术、管理,样样都缺。村民看不到前景,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土地撂荒严重。”秦启贵说。
2024年,该村迎来了转机。在市委宣传部资金支持和大力协调下,广安市大胃王稻渔种业有限公司进驻该村,在村里建起了“稻田+”智能水产良繁基地。
“基地优势明显:一个养殖桶产出鱼苗量可以达到传统鱼塘三亩地的产量,而且养殖桶还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随时可以生产。”基地技术负责人刘保告诉笔者,基地主要养殖鲈鱼、鳜鱼和鲫鱼苗,年产量达2亿尾,年产值约2000万元,每年可为冲锋村带来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
“最重要的是,群众尝到了甜头,不仅对发展水产良繁产业越来越有信心,增收干劲也更足了。”秦启贵说,2024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拓展至2255亩,增收20万元。
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冲锋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变化。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中石油广安分公司、市文联等单位,两年内共筹集资金50万元,为村里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还为村民修通0.5公里“断头路”,方便村民出行。
“2025年,村里即将建成一座车行桥,连接星火村和竹林村。”秦启贵说,冲锋村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的民居改造项目也将启动,届时,村里的院子有望变身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旅游越来越火,游客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甜。”村民曾凡双满怀期待地说。
农旅融合,冲锋村的“焕新”故事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