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袁宇君
随着最新出炉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2024年各个重要领域“成绩单”,并发布了2025年各项重点工作“规划图”,省人大代表纷纷表示,信心更足、方向更明、干劲更大!
泸州港是全国36个内河港口之一、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 受访者供图
川渝通办事项扩容 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甜
“川渝通办事项扩容,事关甜城城乡每一位群众的‘家长里短’。”听到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里的相关内容,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中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凤英忍不住点头。
“乡亲们进城打工、走亲访友更方便了。”成渝客运专线的提质改造,以及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的建成通车,使得成渝两地最快一小时即可通达,而成渝至内江等关键节点城市的通达也仅需半小时。
“孩子们可以跟着一起去。”为更好适应人口流动、产业培育等需要,川渝两地持续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成渝地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等享受迁入地入学、编班、资助等待遇。
“医疗服务也得到了提升。”成渝地区已推动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161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这不仅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还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
夏凤英希望川渝通办事项能够继续扩容,期待两地能够持续深化便捷生活行动,加强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育协同发展、打造健康共同体、营造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等务实举措,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双倍的便利与成果。
加强区域联动 重视物流枢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机等短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军专门圈划了这处重点内容。结合前期的实地调研,冯军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快构建“一横两纵”粮食物流枢纽格局的建议》,希望省级部门重视粮食物流枢纽的建设。
冯军介绍,泸州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既是四川粮食主产区,也是“千亿斤粮食”增产任务的重点地区,还是长江上游及川渝滇黔结合部粮食集散区。从泸州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全市每年需从外地调运大量原粮支撑千亿白酒产业发展,确保粮食供应链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如今,泸州已建成了泸州港国际粮食物流产业园,形成了集“政策性储备—精深加工—物流集散”为一体的粮食循环产业链。如何用好这个园区?冯军建议加强区域联动,构建“一横两纵”粮食经贸通道。“一横”指沿长江粮食经贸通道,依托泸州港国际粮食物流产业园,加强与江苏、湖北等地沿江港口合作,有效提高水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两纵”指北向和南向粮食经贸通道,北向主要依托江海货轮、中欧班列,加强与黑龙江等省市、俄罗斯等国家的粮食主产地合作,畅通北粮南运通道和海上国际粮道;南向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打通四川南向开放合作渠道,不断提升四川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发展“全域灌溉”为乡村产业“解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人大代表、武胜县十块田世纪甜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开志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特色乡村产业的助力。“希望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微喷、滴灌等设施建设的政府补贴力度,彻底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群众产业发展风险。”他说。
近年来,武胜县坚持“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已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武胜大雅柑基地2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特别是刘开志所在的胜利镇,已发展晚熟柑橘种植面积2.8 万亩,成为武胜县大雅柑单品第一镇。然而,尽管武胜县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季节性、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
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柑橘产业,一边是亟待补齐的供水、灌溉工程短板。
刘开志希望加快发展“全域灌溉”,为乡村产业“解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