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1月12日,天气晴朗,南部县碑院镇高坪村油茶基地里马达轰鸣,挖土机忙着整修土地,10余位村民挥舞着锄头,挖坑、扶苗、培土……有条不紊地移栽油茶苗木。
近年来,碑院镇立足实际,引进油茶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油茶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示范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油”加力。
村民在栽植油茶树苗。 高林阳 摄
“油茶全身都是宝,我们对村里的荒山杂树林进行改良,推广栽植经济林油茶。目前已栽植油茶1400亩,预计三年后开始挂果丰产,获取收益。”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坦介绍,在政府和企业大力扶持下,村里有了主导产业,有效带动当地3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据悉,该村计划种植油茶2000亩,到盛产期,每亩油茶挂果2000斤左右,每亩纯利润在1.4万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自从村里建立油茶基地后,就来这里务工,活儿轻松,一天挣90元,还能照顾家庭。”年近六旬的高坪村村民汪秀珍说。
“近两年,全镇立足实际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富民强村油茶产业。”碑院镇党委书记赵涵介绍,该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宜,自然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经济林油茶产业,已在高坪、林坝、文峰等3个村(社区)发展油茶7000余亩。
当天,记者沿产业路行进至一处油茶种植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放眼望去,几名群众手持修枝剪,正在油茶树修枝、除草、扶苗。油茶树林下,还套种着中药材黄精,长势喜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油茶种植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林间套种’,不仅提高油茶基地的土壤肥力,还能改善油茶的生长环境。”油茶基地负责人罗浩说。
新栽油茶见效慢、管护成本高,为有效解决油茶种植后顾之忧,该镇积极探索“油茶+”模式,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在油茶林下套种白芨、黄精、杜仲等地道中药材,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油茶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