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茂东 何齐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把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作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坚持联农带农、延链强链,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乡村振兴添“牛劲”。
1月12日,笔者走进巴州区鼎山镇首市村巴山肉牛标准化育肥场施工现场,标准化牛舍、加工库房、青贮库等配套设施主体工程已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安装围边、浇筑混凝土,一座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基地即将呈现。
“目前我们项目正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人有50来人,每天分成两班倒,力争在春节前将所有混凝土浇筑完成,让工人早日回家过年。”工人牟联兵说。
据了解,首市村巴山肉牛标准化育肥场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512亩,建设总面积9.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办公区、草料储存区及加工区、生产区、隔离区以及污水处理区。施工负责人李乾林介绍,项目目前已完成牛舍基础86%,钢结构安装完成30%,预计2025年6月底投产使用。
项目建成后,将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家庭农场100户。通过示范带动,在养殖、技术服务等环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做大做强“牛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推动全区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出栏肉牛可达1万多头,年产值上亿元,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还能为当地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负责人李仁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