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食橄榄油、吃野生菌 打开天府森林的新方式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1-15

关键词 森林粮库
  不与食物争良田、不与树木争林地,森林粮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2024年,在大食物观指引下,四川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四库”之一的粮库,犹如一个巨大的食物供给宝库正在我省各地渐渐夯实展开。我们把目光投向于此,从一个个带着“森林味”的林粮产业故事中,来观察四川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的破冰之旅。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人类向森林索取食物,是刻在基因里的印记。在驯化稻麦等粮食作物后,祖先们还需要采摘果实、捡拾野生菌菇、捕获动物等,来获取优质蛋白质、糖分、能量……这些都可以从森林中较为方便地获取。
  如今,在大食物观指引下,人与森林互为依存的故事还将延续不息。2024年,作为“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关键一年,以及“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的开局之年,四川各地围绕特色林粮产品,进行积极探索:在金堂县淮口镇的油橄榄园,李齐安正为刚丰收的油橄榄树作“产后护理”;在数百里外的叙永县水尾镇,竹林掩映下,球盖菇破土而出,邬高兰正用新引进的生产线制作球盖菇脆……

未命名-1.jpg

还未熟透的油橄榄果

当油橄榄“远嫁”万里
  暖冬清晨,金堂县淮口镇的油橄榄沐浴在阳光里,为来年挂果积蓄能量。今年70岁的业主李齐安和工人们在自家的油橄榄园里忙活开,他要在过年前,把600多亩油橄榄树照顾好——该修剪枝条的修剪枝条、该施肥的施肥。这些工作要在十多天内完成,时间紧迫。
  李齐安祖籍是金堂县淮口镇,大约12年前,临近退休的李齐安做出决定,要把退休生活安排在淮口镇。一次回乡探亲期间,恰逢金堂县政府大力推广油橄榄产业,李齐安就在当地承包了600多亩向阳的山坡地,靠着政府免费提供的油橄榄苗,以及一本从书店淘回来的油橄榄栽培技术书籍,开始了他退休后的创业生活。
  “我看中橄榄油的未来发展,这是一个有前景的产业。”李齐安微笑着娓娓道来,自己小时候就知道橄榄油是非常健康的植物油,对心血管有好处。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橄榄果中榨取的油料,就是有着“植物油皇后”美誉的橄榄油。上世纪60年代,油橄榄漂洋过海,跨越万里来到中国,在我国甘肃、广东、四川等地落地生根,开始为中国“油瓶子”注入国产橄榄油。
  在四川,地处龙泉山脉的金堂县是最早一批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地区,这里的温度、光照、土壤均适合油橄榄生长。金堂种植油橄榄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但由于榨油技术的缺乏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制约,多年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2009年后,该县先后引入四川西中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现代农业公司,带动金堂油橄榄产业规模化发展。
  由于不熟悉油橄榄习性和种植技术,最初李齐安的油橄榄园不被看好——第一年就有一半果树干旱枯死,果树烂根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去年10月,记者来到李齐安的油橄榄园时,已是另一番景象,一棵棵油橄榄树挂满果子。这一年,李齐安的油橄榄园里一半油橄榄都达到盛果期,当时他粗略为记者预测:“2024年产量在100吨左右。”等到采收结束后,产量清单精准地印证了他的预测数据。
  从一个门外汉,到成为业内标杆,并带动周边种植户规范种植油橄榄,李齐安在12年的种植过程中,完成了蜕变。与此同时,来自地中海的油橄榄“洋品种”,在金堂县政府和油橄榄人的努力下,克服了前期品种水土不服、出油率不高、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完成了“驯化”。
  如今,油橄榄产业成为金堂县的金字招牌,并入选“天府森林粮库”第一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金堂县累计发展油橄榄7万余亩,建成初加工厂3家,引进生产线3条,年产油超1000吨,全年综合产值可达5.67亿元。

未命名-1.jpg

邬高兰在查看菌种生长情况

当菌菇“返回”森林
  将目光转向叙永县水尾镇的一片竹林。当李齐安在油橄榄园修剪枝条的时候,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高兰正在叙永县邬高林下菌产业园里测试新生产线——投产后可以年产200吨食用菌脆。
  胖嘟嘟的球盖菇在清洗池中快速翻滚,洗净泥土后,再经过低温脱水处理。邬高兰说,经过这样的加工,球盖菇就变成了口感酥脆的食用菌脆,可以直接食用。
  邬高兰形容自己是一朵生长在竹林下的“蘑菇”,而她对蘑菇的这份热爱,要从14年前讲起。2011年,邬高兰随丈夫来到叙永老家水尾,她就想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邬高兰知晓了林下菌种植——利用竹下空间,可以多收一季菌菇。
  林下菌种植,为邬高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培育菌种、试验菌袋营养配方、开发加工产品……“不同的菌种对营养需求不一样,需要根据它们的特性做配方。”邬高兰说起菌菇来头头是道。
  2014年,邬高兰成立土特产公司和种植专合社,采用“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竹下菌规模化种植,形成专合社提供菌种、技术、产品回收、统一包装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去年11月,记者在邬高兰的林下菌产业园见到,部分竹林下铺了一层竹屑,底下是一个月前投放的菌种,已长出白色菌丝。邬高兰说:“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一亩地可以产4000多斤菇。”
  如今,邬高兰的合作社发展林下菌规模3000余亩,主要种植球盖菇、鸡腿菇、竹荪、羊肚菌、鸡枞等,全年总产值达857万元,带动500多农户种植菌类产品,带动叙永全县12个乡镇发展林下菌基地1万余亩,年产值2.6亿元。去年,叙永县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入选全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
  从“天府森林粮库”到“天府森林四库”,巨大的时代浪潮下,更多的李齐安和邬高兰正投身其中,书写“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

立足特色优势掀起产业发展浪潮
  开展“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不是建空中楼阁,而是在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上,平地起高楼,从一砖一瓦堆砌而成,从一草一木延伸而来。
  在率先开展了一年多的“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中,不少地区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无论是金堂县让外来的油橄榄落地生根,还是叙永县利用竹林发展传统的蘑菇产业,本质上,都是利用自身森林资源优势,政企聚力,顺势而为,将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从而形成巨大的产业发展浪潮。
  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增林粮经营面积115万亩,总面积突破8015万亩,产值达1600亿元,面积和产值均较“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启动前分别增长25%以上。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