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近日,笔者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大竹县对口帮扶的万源市罗文镇,行走在这片厚重的红色热土上,一幅和美画卷扑入视野:房屋靓丽,道路整洁,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罗文镇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大竹县的倾情帮扶!”随行的镇党委书记邱燕感激地说。
大竹县自 2023 年托底性帮扶罗文镇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的原则,立足镇域实际,不断细化帮扶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人才支撑”四篇文章,加速推动帮扶项目落地见效。据介绍,13个企业结对帮扶13个村(社区),通过发展糯稻、玉米制种等产业,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469.6万元……一组组抢眼数据,一个个项目落地,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抓实产业带动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笔者走进罗文镇梨子园村1组一农家小院时,这里正在召开“玉米制种”项目成果分红大会,“我家去年玉米制种面积4.8亩,管理得好,产量也高,分了9200块钱,多亏大竹来的专家指导!”村民潘学芳喜滋滋地说。2024年,由四川益民玉米研究所提供种子、技术并统一收购,在技术人员张必胜等的大力推广和精心指导下,全村玉米制种面积120亩,分红金额12.8万元,惠及农户72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压舱石。”被选派到罗文镇挂职的副镇长贺邦迅介绍,该镇的翠冠梨、草莓、车厘子、富硒茶以及稻花鱼等的种植养殖初见成效,但产业化进程滞后,随着糯稻、玉米制种、高山有机蔬菜等特色项目的引入,丰富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当地群众收入增长。
此外,大竹县的所有就业岗位向罗文镇敞开,并已组织企业举办两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000余个,300个家庭找到了就业门路。
补齐民生短板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大竹县在托底性帮扶罗文镇的过程中,聚焦民生福祉领域,大力实施医疗帮扶、教育帮扶和完善基础设施。2024年,在足额落实帮扶资金的基础上,额外增加100万元,用于补短强基。
“何医生医术好,我是第二次找他看病。”“胡老师、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学生都喜欢他们的课……”来自大竹县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10余名优秀人才,他们用心用情服务,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同时,双方还互派教师和医生,推动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托底性帮扶质效。
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大竹县修建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及设备添置;硬化罗文镇小学周边路段1000平方米;购置消防洒水车、垃圾压缩车各1台,安装场镇太阳能路灯200盏……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了帮扶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