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业帮扶
2023年9月,四川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明确“抓发展、抓帮扶的关键在于抓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省已累计为欠发达县域签约引进产业项目150个。
2024我的三农“微”观察,关注托底性帮扶,选取巴中市恩阳区作为观察样本。恩阳区,位于川东北地区,由川南经济龙头宜宾市进行结对帮扶。透过这个样本,且看这一年帮扶工作如何为当地产业发展添动能,为群众增收致富增活力。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1月2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恩阳区尹家镇的巴中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尹家下苏现代粮油产业园。漫步园区,一片片绿油油的油菜为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农田中的油菜分布疏密不均。“我们在园区推广了无人机播撒新技术,种出的油菜要密集些,亩产也要高些;而相对较稀疏的油菜是当地村民人工移栽的。”宜宾市结对帮扶巴中市恩阳区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领队邱俊辉介绍。园区内的油菜品种,也是工作队筛选的抗病性强、出油率高的宜宾新品种。
2023年7月,邱俊辉等29名来自宜宾市的帮扶工作队员,来到位于秦巴山区的巴中市恩阳区开展结对帮扶。
“巴山粹·鲜炖银耳”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给产品装箱。
带来好品种新技术节本又增效
2024年,尹家下苏现代粮油产业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园区种粮大户岳秀毓对种粮前景更加看好。工作队带来的“宜油47”等新品种,抗病性更强、单产更高,深受岳秀毓等当地群众的欢迎。同时,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的张义娟、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的卢孝平等工作队成员还结合实际情况,在园区内集成推广了“施肥、旋耕、灭茬、断草、覆土”一次性机械作业收获等新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张义娟等队员测算,“宜油 47”的试种效果看得见:传统栽种模式每亩成本约为 960 元,如今降至约 380元,同时平均亩产还能增产约52公斤。在这样的背景下,岳秀毓去年扩面的底气更足了,将种植面积从350多亩扩大到了600多亩。
同样的可喜变化,也发生在位于恩阳区司城街道碧石村的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水稻基地。“去年,村民直接用编织袋现场抢购刚收割下来的湿水稻。”虽然眼前稻田里只剩下枯黄的稻茬,但水稻丰收的场景依旧让李念东、余井康等队员记忆犹新。
曾经,碧石村的村民也苦于没有好的种粮门路。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海生介绍,受耕作条件、田间管理、水源灌溉等因素影响,村里水稻的亩产只有大约400公斤。传统的插秧和采收方式效率低、投入大、成本高。为此,工作队积极构建帮扶工作共同体,与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司城街道办事处等携手,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良好基础,试点推广新品种“宜香优2115”超级水稻,并采用现代化机械进行插秧和收割。“新品种水稻亩产大约有600公斤,粮食增产了,大家积极性更高了。”杨海生说。
这些积极的反馈让邱俊辉等工作队队员倍感欣慰。恩阳区是全省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工作队将在宜宾运用成熟的好品种、新技术带到恩阳区。同时,张义娟等队员还组成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村民们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宜香优2115”超级水稻、“宜油47”油菜等宜宾高产高效品种,正越来越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兴业又富民
2023年,宜宾市以全链条思路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初显。在此背景下,工作队队员结合自身优势,在加工、营销、旅游等领域进行谋划,助力恩阳走上农业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
日前,在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核心区,一座两层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即将交付使用。“中心可提供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烘干、仓储等‘一条龙’服务,覆盖周边4000多亩耕地。”恩阳区司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一芸介绍。
走访中,王一芸和杨海生均向记者提及,水稻收获季节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很容易导致水稻来不及抢收和烘干。村民们辛苦一年,最后可能收成不佳。“我们发现群众对粮食烘干等需求迫切,就优先解决。”在“三农”系统工作多年的卢孝平参与了前期的全覆盖摸底调研。工作队整合帮扶资金和相关产业资金,在恩阳(改)建了两个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以弥补这一短板,受到农户们的欢迎。
此外,工作队还在加工、营销、旅游等领域进行谋划,助力恩阳农业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银耳是恩阳乃至整个巴中市的特色农产品,但全市还没有一条现代化的银耳精深加工生产线。“恩阳区食品饮料产业有一定基础,银耳精深加工大有可为。”邱俊辉说,为此,工作队将目光聚焦在食品深加工领域。2024年,宜宾市投入400万元支持建设的恩阳特色农产品(巴山粹·鲜炖银耳)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
今年,工作队还将与企业携手推广优质银耳的品种培育和栽种新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银耳产业发展。
接下来,宜宾产业帮扶将走向何方?或许从双方共建的园区名字中可窥一二: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目前,园区内不仅规划了粮油高产项目,还布局了食用菌规模化种植项目,并设计了民宿、餐饮、丰收广场等项目。眼下,位于园区核心区的碧石村产业环线路正加紧施工。工作队还将争取资金对园区进行景观打造,帮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记者手记
两地连心 共促业兴民富
在碧石村进行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宜宾市与恩阳区联手成立了一家名为“宜恩联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强村公司,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而在“巴山粹·鲜炖银耳”加工车间的厂房外,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宜巴情谊紧相连,结对帮扶谱新篇。”这两个实例,折射出宜宾市与恩阳区两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愿望。
正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当下,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正向恩阳高效集聚。一项新技术的引入、一个新产业的落地,要有外力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恩阳本土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恩阳当地群众、干部对工作队的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满怀感激之情。这29名工作队员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增添了信心,也为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