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坚持政治巡察定位,不断探索对村(社区)巡察的路径方法,切实提升村级巡察质效。近日,随着三届区委第六轮巡察对相关乡镇及所辖村(社区)巡察组陆续撤点,南溪区委提前完成本届127个村(社区)巡察全覆盖任务。
制度化引领,“三级责任链条”压实村级巡察政治责任。坚持党委引领、各部门共同参与,健全对村级党组织巡察责任体系。
区委加强统筹谋划。区委将村(社区)党组织巡察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将全区127个村(社区)作为独立巡察对象,在区委巡察工作规划中进行明确。书记专题会听取对村(社区)巡察重点问题,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分管联系区领导参与督促巡察整改工作,构建“区委主责,乡镇、村(社区)和职能部门落实整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精心实施。建立村级巡察人才库,按照“退二线干部”+“新提拔年轻干部”+“专业人才”的结构组建村级巡察组,确保巡察队伍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双过硬”。探索村(社区)党组织科学分类方法,每轮巡察启动前,根据经济体量、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等因素,采取镇街建议、职能部门会商、巡察办统筹、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等四个步骤,将村(社区)党组织按先进标杆类、重点提升类、软弱治理类进行分类,做到因村施策、务实高效。
乡镇党委积极主动配合。采取“镇村一体巡”思路,明确镇(街道)党(工)委支持协助责任,镇(街道)党(工)委全程配合巡察工作。镇(街道)班子成员向巡察组介绍联系村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巡察过程中及时反映交流“活情况”。巡察意见反馈后,牵头推动村(社区)具体问题整改,并对问题整改情况逐个审核把关。
差异化施策,“三张清单”细化村级巡察监督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做足巡前准备,确保村级巡察巡深巡透。
梳理总结共性问题清单。围绕“四个聚焦”监督重点,结合村(社区)党组织职能责任,系统梳理上级惠民利民各项政策和制度规定,制订《村(社区)巡察监督共性问题参考清单》,明确靶向监督重点,便于巡察组精准发现问题。
部门联动确定重点问题清单。探索各类监督协助参与村(社区)巡察的方式方法,巡察进驻前,巡察办征求纪委监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民政局、信访局等部门意见,商请提供被巡村(社区)在组织建设、惠民资金、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等方面的信息,结合镇(街道)日常掌握的情况,按照“一村一清单”的模式,建立《村(社区)重点关注问题清单》。
聚焦重点制订差异化监督清单。根据村(社区)分类情况,对先进标杆类、重点提升类、软弱治理类的村(社区)分别制订差异化监督靶向监督清单,引导巡察组准准确把握不同类别村(社区)的监督侧重点。社区党组织重点关注民生保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社区自治发展情况,农村党组织重点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特别是对“一肩挑”人员的监督、基层“微腐败”、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及时调整监督重点,帮助巡察组对症下药找出“病根”。
系统化整改,“全周期思维”提升巡察整改实效。坚持巡改一体。将整改事项分为“立行立改、联动整改、专项整改”三类,对巡察期间群众反映强烈且能够及时解决的突出问题及时移交立行立改,与区纪委建立问题线索快速移交、快查快办“绿色畅通”机制,快速回应群众关切。分行业、分版块、分系统梳理村级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移交行业系统主管部门上下联动一体整改。村级巡察以来解决环境治理、安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等立行立改问题22个;推动多部门协同解决村道路损毁严重、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村集体公司管理混乱等问题10余个,督促开展专项治理4次。
加强指导督导。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整改”责任体系,由镇(街道)党(工)委统筹抓好村(社区)巡察整改任务。组织开展巡察整改专题培训,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标准、工作流程,在反馈后6个工作日内由镇(街道)分管联系领导组织村(社区)召开巡察整改工作推进会。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巡察办在集中整改期内对巡察整改方案、集中整改情况报告进行会审,并开展现场监督检查。
做好成效评估。印发《南溪区委巡察整改评估销号工作办法》,制作巡察整改销号流程图,构建村(社区)巡察整改闭环机制。在村级巡察整改工作中强化群众参与,将群众评价作为评估整改成效的关键,反馈意见、整改成效及时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巡察整改两年后,适时组织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中存在的整改不到位、不彻底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向区委报告,督促镇、村进一步扛牢主体责任,真改实改、全面整改。(供稿:南溪区纪委监委 侯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