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泳秀 整理)“青色的石板路把两旁青瓦白墙的民居分开,夜晚时分进入田间湿地的人们,手里需要紧紧握着驱蛇的棒子;全身大花颜色的妇人一到出太阳,就连忙抬出簸箕晾晒粮食和咸菜……”2023年初,自贡籍青年作家易小荷在仙市古镇深居一年多后,写出非虚构文学作品《盐镇》。
俯瞰仙市古镇。(资料图片)
仙市古镇位于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拥有 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的重要码头之一,商贾云集。仙市古镇始建于隋代,因独特的建筑布局“四街、五栅、五庙、一祠、三码头”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远近闻名,被称为“川南场镇风情的标本”。明代以后,自贡井盐场蓬勃发展,大量生产的井盐主要通过釜溪河,经仙市古镇到达重庆,挑夫、盐商、船家经常滞留在仙市古镇,形成了别具风味的盐码头文化。曾经的水运繁忙虽已成往事,但打铁、弹棉花等传统手工艺营运至今,川南场镇民风民俗、川南建筑群文化,在这里活态传承。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山乡巨变已成必然。距离自贡高铁站仅2公里的仙市古镇如何留住“古韵味”、谋求新发展?
据悉,近年来,沿滩区仙市镇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核心区的街区、民居、会馆、宫祠、码头等历史建筑进行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采取只可对其修缮、保养,并遵守“不改变建筑物原状”的原则。规划确定仙市古镇南华宫、天上宫、陈家祠堂、湖广庙、江西庙、川主庙和四闸实物或遗址,上、中、下三码头及相关盐运古道实物或遗址为重点保护历史建(构)筑,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依托古镇文化底蕴,仙市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府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