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南广河畔,万亩翠竹迎风摇曳,绿波荡漾。竹,是大自然给予这一方水土的馈赠,也是高县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高县现有竹林面积约30万亩,近年来,该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强化竹资源培育、延伸竹产业链条、推动竹旅融合发展,让一竿绿竹,撑开一片绿色新天地,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兴竹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下,正是砍伐竹子的季节,走进高县红花村,连片竹林郁郁葱葱,微风轻拂,竹叶婆娑起舞,发出沙沙声响。村民们穿梭林间,忙碌着挑选、砍伐竹子,运往附近的竹片加工厂。
“一个人一天能砍1吨多竹子,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王启仁介绍,他家有50余亩竹子,农闲时便可砍竹卖,今年竹子每吨均价在550元左右,一年下来除去人工成本,大约能有7.5万元收益。随着一阵阵清脆的砍伐声,根根翠竹应声倒下。
砍完竹子后,王启仁用三轮车沿着产业便道,10来分钟就将竹子运到了附近的加工厂。“过去交通不便,竹子全靠人扛,砍伐效率低。”王启仁说,现在产业路四通八达,车子开到竹林边,运输成本下降了一大半,收益也提高了。加上竹子可再生性强、管理成本低、变现快,这些年依靠种竹、卖竹,一家人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竹产业是高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在提升竹产量和改善交通条件上下功夫。”高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竹资源丰产培育行动,按照“河谷竹产业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引导农户利用边沟、河堤、路边带和低产林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盘活原始竹林,改造低产低效竹林、拓展可开发竹林,推动竹产业基地扩面、提质、增效,形成以南广河为带状,文江、庆符、可久、罗场、落润和蕉村6个镇为块状的竹原料基地20万余亩,高县年产原竹40万余吨,产值超3亿元。
高县在着力扩大竹产业规模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林区生产便道76.6公里,覆盖约5万亩林竹基地;同时,积极推广机械化采运,组建上百支竹材采伐专业队伍,提升采伐效率。村民们就地取“财”,用“竹”增收。一根竹,扮绿了一方山水,更富裕了一方百姓。
点绿成金 一根竹串联绿色产业链
砍伐下来的竹子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附近的竹子切片加工厂。在高县运动村,收购商兰旭奇正忙碌着指挥工人过磅、卸货,成捆的竹子堆成了小山。工人们将一捆捆鲜竹送入加工机器,粉碎成为竹碎片。
兰旭奇介绍,砍竹高峰期每天的收购量在50吨左右,生产的竹碎片会及时运往不同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用于制作竹纤维、竹地板以及造纸。
而在高县复兴镇的一农业发展企业,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有条不紊地加工竹制品。精雕细琢之下,形态各异的竹筒、竹碗、竹风铃等竹制品逐渐成形,一根竹子的千变万化,在这里可见一斑。
该企业负责人王诚介绍,一根楠竹按照原材料出售,价格在10-20元不等,加工成工艺品后,价格可以翻很多倍。目前,企业购置了先进的竹制品生产设备,并创建了“川竹清”竹品牌,生产的竹制品从小型工艺品到竹篱笆、竹风铃等园艺材料,产品种类达20多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年销售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一根竹串联多个产业。近年来,高县聚力延伸竹产业链,依托境内丰富的竹资源,将竹子加工厂引进到各种竹基地,便于竹农就近卖竹;同时,不断引进、培育、壮大竹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拓展“以竹代塑”应用场景,建设“以竹代塑”应用推广点70个,形成“竹—竹浆—原纸—纸品”“竹—竹渣—竹纤维板”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竹子“吃干榨净”。
截至目前,高县正常运营的竹加工企业57户,竹切片加工厂54个,实现竹产业年综合产值21亿余元。竹产业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绘竹成景 一根竹擘画旅游新蓝图
青山如黛,竹林似海。走进高县胜天镇红岩山风景区,沿途翠竹掩映,绿涛万顷,全镇拥有竹林面积2万余亩,并于2021年创建为市级竹特色镇。该镇将丰富的林竹资源与境内的古朴民居、原始桫椤海、丹霞绝壁等自然人文景观相融合,开发旅游环线,打造多个景观景点,实现竹旅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而在高县蕉村镇,丰富的竹林资源,孕育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竹林美味。竹林乌鸡、竹荪、苦笋……当地道的农家风味与优美的竹林风光相结合,一场竹林间的美味盛宴由此开启。看竹景、品竹菜,每年春笋上市季节,竹林间的农家乐总是格外热闹。
立“竹”资源,做“竹”文章。近年来,高县在做优“竹生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竹林+康养”“竹文化+美食”“竹创意+旅游”等业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高县翠竹风景线;提档升级宜庆路翠竹示范带,建设春酒客栈、观音坡竹文化节点等特色景观节点12个;同时,全力打造南广河流域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高县七仙湖竹文创园等独具竹韵的竹主题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竹特色镇、竹特色村、竹林人家,着力构建竹文化旅游格局。
截至目前,高县建成以竹风光、竹文化为主要看点的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1个,市级竹特色镇1个,市级竹林人家3个,示范竹林人家1个,实现竹产业旅游综合产值7.95亿元。翠竹环绕、绿道相接、万竿成海的竹林生态画卷渐次铺展。
竹,赋予了高县醇厚之美、灵秀之气。山裙水袂间,片片翠竹,是无边的美景,更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供稿/供图:高县融媒 罗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