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12月8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金凤村,只见年过六旬的村民李时国的房前屋后、楼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蜂箱,他正一边检查蜂箱里蜜蜂酿蜜状况,一边整理蜂箱上的遮雨挡板。李时国凭借自己对养蜂的浓厚兴趣和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农忙之余养起了蜜蜂,经过十多年的坚持,蹚出了一条“人在家中坐,钞票自飞来”的增收路。
金凤村三面环河,山上五倍子等野果不少,四季都有山花绽放,村里的枇杷、柑橘、李子、桃子等水果更形成了产业,面积超过2000亩,为李时国养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尤其适合他的中蜂养殖。中蜂养殖投资少,收益快,不用下重力,非常适合老年人在家养。
2010年2月,李时国在参加了几次镇政府组织的中蜂养殖培训会后,并在一个养蜂能手的支持指导下,开始从事中蜂养殖。当年他投资养殖的10箱蜜蜂让他收获了80多斤蜂蜜,卖了8000多元。尝到了中蜂养殖的甜头后,李时国便扩大了养殖规模。他的蜜蜂规模长年都保持在50多个蜂箱,每年蜂蜜收入都达到4万多元。
养蜂最快乐的莫过于摇蜜。李时国一边介绍一边开箱摇蜜。“还没有穿防蜂服戴防蜂帽哦。”对笔者的提醒,李时国却说:“不怕,我跟它们都是老相识了,它们不蜇我。”只见密密麻麻的蜂群正在不停地扇动着双翅。“这是蜜蜂正在箱子里酿蜜。”李时国解释道。
李时国告诉笔者,通过这些年养蜂,他和蜜蜂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养蜜蜂不光增收,蜜蜂对农作物丰产增收发挥的作用都不可小视,通过它们授粉,农作物的产量能增加30%以上,特别是对果树增收更加明显。“养蜂人增收,农作物增产,养殖蜜蜂真的是一举多得。”李时国乐呵呵地说。
如今,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创新,李时国已娴熟地掌握了一手过硬的养蜂技术,每年不出村靠着养蜂就有4万多元的稳定收入,过上了“甜蜜”日子。但李时国并不是只满足于个人增收、过好日子的老农,他不无感慨地表示,当初是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养蜂技术培训并得到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日子。现在,他义务担起了周边村 6 个蜂农的“技术顾问”,为大家传授养蜂技术和经验,不管谁在养蜂过程中遇到麻烦,只要一个电话,他第一时间赶到,做到有求必应。
对此,有人劝李时国:“你别太傻了,等大家都学会养蜂了,你的饭碗可能就保不住了。”李时国却笑笑说:“能帮周边的人就多帮帮,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我心里也更踏实。何况哪个人都有走不动的那一天,我所掌握的养蜂技术能后继有人,也算我这些年的探索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