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裴玉松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预计超30万元,参与产业发展的村民人均增收超1万元。”12月4日上午,“万千蝶变乡村行”2024中省媒体采风团来到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水塘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何金俊的分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丰谷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塘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概况。黎倩 摄
走进水塘村,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丰乐蔬王产业区等区域,不时遇见前来观光和游玩的外地人。水塘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盘活了村内闲置资源,配套完善相应的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村集体再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产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土地增值效益部分,就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之一。”何金俊说。
利用临近绵阳城区的优势,依托村里良好的产业基础,村里每年都会举办桃花节、音乐节等10多个节庆活动。高峰期,每天约一万多名游客前来该村观光旅游。
水塘村将村民闲置的房间改造为民宿、咖啡厅、餐厅等,增加村集体经济创收渠道。“今年,由乡村旅游带来的集体经济收益还有增加的趋势。”何金俊介绍,村集体还牵头探索研学游,拓展收入来源。
水塘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便是最大程度地带动本地群众参与进来。比如,村集体牵头成立了村级劳务公司,组织村民在村里及周边产业园区务工。利用日渐增加的人气,村民们还借势销售自家的土鸡蛋、腊肉、大米等本地特产。
丰谷镇副镇长杨乾英告诉记者,镇里还以水塘村为试点,正探索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共富发展的深度利益联结模式,寻求乡村振兴的好路径。
据悉,水塘村按照“一心两轴五区”规划布局进行打造,即:一心为游客服务中心,两轴为产业发展轴、乡愁之乡体验观光轴,五区为乡愁体验区、醉美桃园观光区、丰乐蔬王产业区、丰茂芦蔬产业区、希望田野体验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还以本地芦笋等特色产业为纽带,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