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春燕 李弘)11月29日,资中县召开“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发布人介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取得的亮点、成效。
资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明远介绍,自2023年以来,资中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市委“美乡优城”决策部署,坚持“整体安排、分步实施、渐次推进、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分5年5个批次全域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目前,首批实施的4个镇整体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今年第二批实施的5个镇改善成效逐步显现。
新闻发布会
干得好不好 群众说了算
资中县坚持群众主体,46个市级部门、95个县级部门、1480余名一线镇村级干部组成的包联队伍下沉到村社,入户宣传7.2万人次,召开院坝会、协商会等1500余次,征求收集群众意见1.8万余条,引导2.8万余户农户主动参与户属设施改造,群众自筹资金1.55亿元。
“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资中县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专班负责人唐亮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取部分群众代表组建民主监督小组,参与项目监督。同时,设置民心民意意见箱,及时反映群众需求,累计收集办理群众意见、需求1.3万条,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
铁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谢俊杰介绍,该镇在改造附属设施及院落的过程中,推广“四园”建设,即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微竹园。把危旧房拆下来的旧石头、旧砖瓦等废弃物品用于“四园”建设,不仅使废旧物品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增添了院落的历史气息,还解决了物料堆积、菜园搭建无序等问题。如今,全镇1980余处“四园”已成为各家各户房前屋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造后的农村面貌
资中县着眼路、水、电、气、讯“五网”建设,投入8.93亿元新改建道路160.6公里、新建供水管网63.16公里、完善农村电网1004公里、改造燃气管道1100公里、新改建基站180座,面貌改善目标镇实现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燃气通村覆盖率、“双千兆”通达率均分别达95%、99%、100%、100%。
此外,资中县统筹整合人社、农业农村、民政等资源,新增公益性岗位2100余个,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定报酬,推动后续管护长效常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域实施乡风文明“积分制”,全面推行院落管家制度,设立“积分超市”“文明银行”等,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自觉保持清洁卫生等方面的热情,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资中县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美乡优城”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年度目标任务推进,一手抓长效常态成果巩固,加快本年度任务收官和明年工作谋划,不断提高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质效,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蓝方介绍,自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资中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构建“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施区域形成以资中血橙、玉米制种、肉牛羊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资中县依托省级县域供销为农综合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公司+电商直播+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模式,推动农产品实现“定产定销”;试点培育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垂钓、乡村研学等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
下一步,资中县将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着力构建以优质粮油为主导,资中血橙、内江黑猪、资中鲶鱼、精品蔬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资中融媒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