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蕾)配方拌料、自动包装、高压灭菌、人工接种……近日,在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廻龙沟村,菌百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菌种生产基地内,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30余名村民正有序协作,将一袋袋栽培种安全“护送”至培养室。
在培养室内,一排排整齐的培育架上,羊肚菌菌种正茁壮生长。“菌丝是具有生命的,其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流通的空气,因此,培养室的关键就在于做好温度与空气的管理。我们需要将温度维持在8℃至10℃之间,并做好早中晚三次认真巡查,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菌种……”该合作社负责人苏强介绍。
羊肚菌菌种
据悉,该羊肚菌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形成了集育种、营养袋制作、烘干收储、成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
“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覆盖绵阳各县区及贵州、陕西等地,预计今年收益将达到 2000 万元左右。”苏强表示,由于采用了机械设备与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目前,该基地每天可生产5万包菌种,每批菌种的培养周期约为20天。原种主要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六妹”和“七妹”黑色系品种为主,这两个品种亩产可达800斤至1000斤,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而且性状稳定,深受种植户的喜爱。
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该村的产业结构,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我从今年10月份就在这里工作了,一天能挣150元,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有4500 元。我可以一直干到明年5月份,预计能挣3万多元呢。”该村村民黎能平笑着说,他家就住在该合作社对面,走几步路就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苏强坦言,该合作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 2022年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项目的扶持。“我们现在使用的冻库、锅炉、灭菌锅以及烘干机等设施设备,都是政府出资修建和购买的。”
近年来,丰谷镇深入挖掘优势农业产业,在全力做大做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全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