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南充市嘉陵区一立镇蒋氏祠村,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土地平整、翻耕等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榨菜种植作好准备。据了解,这片土地原本是撂荒多年的桃园,了解这一情况后,一立镇在今年9月迅速对此地进行了复耕工作,复耕面积达120余亩。
“我们今年通过耕地恢复这项工作,已经复垦耕地1000余亩,让‘良田’回归‘粮田’。”嘉陵区一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倩介绍道,接下来,一立镇还将因地制宜抢抓农时种植时令蔬菜,加强耕地的动态巡查和日常监管,做好复耕耕地的后期管护工作,防止土地二次撂荒,确保耕地恢复效果落到实处。
让“荒田”回归“粮田”并非易事。面对农村耕地地块不成片不成形、农民种粮积极性差等问题。今年以来,一立镇在土地复耕过程中,通过对前期摸排的数据进行分析,先后选取条件好的地块开展“清桉还耕”行动进行耕地复耕。截至目前,今年已恢复1000余亩耕地,让“小田”变“大田”。与此同时,该镇又鼓励村社推行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引进专业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出台激励政策等方式,将土地直接给到承包户,进行统一的、专业的耕种。
今年以来,嘉陵区一立镇积极推进耕地流失问题排查整改恢复工作,以实际行动遏制耕地“非农化”并加快“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据了解,南充市嘉陵区一立镇今年所有复耕地均通过“整治+流转+农户”的合作方式,由专业的种植养殖合作社,组织村民进行耕种。目前,所有的复耕地得到了充分利用,主要种植榨菜、芥菜等时令蔬菜,将闲置撂荒的土地变成种满粮食的“希望田”,目前种植工作已完成了近80%。(供稿/供图:南充市嘉陵区融媒体中心 蒋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