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菜价波动总是牵动人心。对价格趋势进行监测和预判,是缓解价格焦虑的有力措施。
在彭州举办的第十三届菜博会上,中国·濛阳莴笋、大蒜田头价格指数(简称“田头价格指数”)正式发布。该指数通过实时监控全国蔬菜价格趋势,为全国蔬菜产业建立一个预警平台和化解风险的平台。这是继中国·濛阳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发布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第二个蔬菜价格指数。
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发布一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菜篮子”关乎民生,蔬菜更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蔬菜价格频繁大幅波动,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6月以来,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四川蔬菜价格曾连续8周明显上涨。其中,部分常见应季蔬菜价格已经来到五年同期的最高点。8月22日,本报推出报道《菜价持续上涨近两个月,啥时能缓解?》,对此现象予以关注。
目前来看,蔬菜价格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基于这样的现实,去年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布了中国·濛阳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简称“批发价格指数”),自该指数发布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机构、协会和市场主体的关注和使用。
“今年8—10月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期间,批发价格指数受关注量增速明显,为客观引导市场、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研究员李淞淋介绍。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认为,彭州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又是西南地区市场覆盖面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批发价格指数的发布运行,对完善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蔬菜产业稳定发展和菜农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品价格指数发布,为销售提供更直观参考
11月27日,记者点击进入中国·濛阳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官网发现,最新的一周数据中,莴笋指数为121.84,环比下降0.27%,大蒜指数为146.88,环比基本持平。
在蔬菜批发价格指数运行已显现成效的前提下,为何还要单独为莴笋、大蒜编制价格指数?
“‘彭州莴笋’‘彭州大蒜’都属于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上具有明显优势,今年编制发布莴笋、大蒜两个地标农产品价格指数,就是为了提高彭州莴笋和大蒜的品牌溢价能力,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彭州地区种植户的收入。”李淞淋解释,相较于蔬菜批发价格指数是由32种蔬菜合成的综合指数,单品价格指数可以更直观地支撑市场主体制定销售价格和销售策略。
据悉,在研制莴笋、大蒜单品种田头价格指数时,编制方法有所不同。比如遴选对彭州莴笋、大蒜有代表性的生产主体、贸易主体作为信息员,莴笋则选择生产面积最大的两个品种红尖叶、竹筒青,大蒜选取主要代表品硬叶大蒜、软叶大蒜,通过细分品种综合形成莴笋、大蒜的田头价格相对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