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袁方绪)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遂宁市河东新区芝溪谷锦秀村紧紧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任务,创新实施城郊村“组织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产业振兴联合体机制,着力推动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探出新路。
组织联建强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乡村全面振兴,基层党组织至关重要。近年来,锦秀村“两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主动打破各自为战、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村党组织联建为主要形式,牵头组建“联村党总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与周边村社共同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碎片化难题。“伞峰村和锦秀村地缘相接、人缘相近,组织联建融洽了党群关系,村与村之间沟通也更顺畅了。”伞峰村党支部书记彭邦龙说。
乡村阵地和群众活动场所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锦秀村打造了集便民服务、特色产品展示、农产品主播孵化区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并以此为依托,搭建周边村社农副特色产品展销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流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联抓促共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锦秀村充分发挥联村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连片发展粮油、川白芷产业4000余亩,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片区集体经济的抱团发展。
下好产业规划“先手棋”。锦秀村深入挖掘利用本地田园风光、农业特色、乡土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赋能“锦秀田园+云汀牧场”“圣莲花+柑橘+草莓+生态鱼养殖等小众产业”为主的“2+N”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项目多点开花。
整合土地资源,连片发展川白芷
画好“连村联创”新图卷。依托川白芷产业优势,以东吉大道为轴,围绕川白芷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带动周边村社扩大种植川白芷2300亩。同时,建好利益联结共同体,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伞峰村有机蔬菜种植50亩,渔舟村粮油种植300余亩,金塘村小麦种植500余亩、水果种植600余亩,涪山坝村川芎、车前草种植100亩,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2024年度,4个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达到80万元。
水稻核心区一角
资源联享绘蓝图
资源共享带动产业协同发展。锦秀村积极与河东辖区大中小学校和田园综合体、民宿等农旅项目结对共建,巧妙地将城市的教育、人力资源与乡村的农文旅资源相融合,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
利用村民600 亩集体流转土地资源,锦秀村先后开展了“乡村旅游+研学、农事体验+研学、农业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研学、青年人才+研学、营地康养+研学”的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社+农户”产学研活动,使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与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仅今年以来,锦秀村已成功举办了农耕文化节、工会春秋游、青年人才话振兴等研学活动10余场,全年以各种形式引入游客5万余人次。
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活动
产业振兴“联合体”机制的实施,实现了粮油、川白芷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供图:遂宁市河东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