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发展冷竹笋产业整对了,这块坡地的冷竹经粗放管理后长势良好。采笋时节,商贩主动上门承包采摘,我们不出一点力,就收入1万多元,十分划算。目前我正计划将家后80多亩荒坡全部种植冷竹,力争今后光是种植冷竹笋,年收入就能突破10万元!”11月11日,在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二峨山村九组,刚向商贩出售今年最后一批冷竹笋的徐富元,又忙着谋划今后的种竹增收计划。
沙湾镇是典型的山区镇,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冷竹笋等特色产业。当地种出的冷竹笋因口感鲜香清脆,且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
为做大冷竹产业规模,镇党委政府落实专人,积极对上争取冷竹发展项目及资金,成功引进一个竹产业项目落地该村,建成1000亩冷竹连片种植园区。采取“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鼓励引导 300 多户竹农扩种冷竹2000 多亩。同时,对全镇1000多亩残次冷竹林进行高标准改造,有效提升冷竹笋产量和品质。
为延伸冷竹笋产业链,镇党委政府支持二峨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闲置空地,建成竹笋初加工厂并顺利投入使用。针对全镇冷竹笋规模持续扩大带来的加工厂仍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又支持合作社租用加工厂附近的荒地,将加工厂扩大到5000平方米。购回竹笋烘制、包装等现代化设备,引进竹笋烘干、包装及调味笋、泡笋制作等先进技术,并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冷竹笋产业链。目前,加工厂年收购新鲜冷竹笋150吨用于加工销售,仅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8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或发展冷竹笋致富。
“推进乡村振兴,做强产业促农增收是关键。”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在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品质、拓展农产品销路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全镇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