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农村公交全面开通后,一些线路由于乘客过少减少了班次,遭到村民投诉——
四川农村日报讯 楚泽伟 记者 张立峰
公交开到田间,抬脚就能上车——如今在泸县,只需两块钱,村民就能轻松往返于各建制村之间。可最近,泸县交通局却常常接到村民打来的投诉电话,说光有线路却没有车。原来,一些线路由于乘客过少,运输公司为控制成本,减少了运行班次。如何既能满足乡村乘客需求,又能控制农村客运经营成本?记者近日前往当地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片
乘客少成本高“空车往返”让人头疼
截至2018年底,我省4.7万余个建制村中,还剩5000个左右未通客车,农村客运通达率为88.8%。在泸县,这个数字是95%。195辆农村公交、66条农村公交线路遍布泸县各乡镇、村,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3月12日,记者前往其中一条线路:董湾村至泸县客运站了解情况。“现在去城里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赶 ‘野的’了。农村公交又便宜又安全,真好!”在该线路的赵岩村委站,正要去城里办事的村民何述华对记者表示他很认可农村公交。当天,记者连续观察了该线路上的三辆车,每辆车上都有至少10人,村民们有的带着农货,有的背着孩子,或进城或回村,农村公交成了奔跑在泸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负责运营这条线路的是泸州现代运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管理员耿文娟告诉记者,这条线路上的公交是32座,每隔15分钟就有一班车,和城市公交几乎没有差别。
“但不是所有的线路情况都这么好。”耿文娟告诉记者,一些线路乘客过少,公司的运输成本也随之上涨,不得不减少班次。在该公司负责的牛滩片区,片区负责人张清碧带记者来到了牛滩镇至鸭儿滩线路的始发站牛滩镇站。“这条线的车为32座车,一共有4个固定站点,线路里程8公里,覆盖了观音寺村、八甲村、鸭儿滩村等建制村。”公交司机李明灿告诉记者,这些村庄村民较少,乘客数量并不多,除早晚班次有少数乘客外,中午到下午各站点几乎看不见人。当天记者乘坐李明灿的车,一路行驶,直到路程过半,才有一位村民招手上车。李明灿告诉记者,按照公司规定,每日该线路下午1点40分的班次结束后,他和他的车子便迅速被调往其他线路。
“目前,鸭儿滩这条线已经减少到一天3个班次,分别是早上6点,下午1点40分和5点20分。”张清碧告诉记者,油钱、车险、折旧、司机工资等算在一起,一辆车一个来回的成本至少在50元。若设置过多的班次,空车往返的运营成本就无法得到解决。
难题怎么解决尝试推出便民小客运
3月13日,记者来到泸县交通运输局,该局客运股的刘荣云告诉记者,对村民反映的公交车较少的问题,他们十分重视。“去年公路运输管理所的工作总结中就明确记录了这些问题,但我们也了解到客运经营者经济收益下滑严重,导致客运车辆萎缩并退出市场经营的现象较为突出。”刘荣云说。
“农村客运为市场化运行,客流需求不足、运输成本高阻碍着农村客运的发展。但农村公交又是必须的。”省交通厅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如果失去农村公交,又会重新选乘非营运车辆。“非营运车辆运行成本低,有些保险成本低甚至不投保,行驶线路不固定,驾驶员不参加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是农村交通中的安全隐患。”该负责人说。
难题如何解决?记者了解到,全省一直在尝试和推广农村公交响应式服务。与公交、班线客运不同的是,响应式公交并非定时、定班开行,而是在接到村民出行需求后“应召”出行。“响应式公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耿文娟告诉记者,留在村里的以中老年人为主,普遍不会使用微信等移动软件,像城里人一样向运输公司网约拼车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即便是村民打电话给运输公司,专为一两个人出车也不现实。等人数凑够了,时间上又不能满足有急事出行的村民。”耿文娟说。
“目前,我们打算在客流量较小的线路上尝试农村便民小客运。”刘荣云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和运输公司引进只有9座的小型车辆,既能大大降低经营者的运营成本,又能满足零散乘客的出行需求。“我们打算尝试大车、小车灵活组合的线路模式。这样一来,节会、活动等客流高峰和平常客少的情况就都能解决。”刘荣云说。改为小车,何述华也觉得十分合理。“有时候我看公交车上乘客很少,改成小车是个解决办法,而且速度还更快了。”何述华说。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是脱贫攻坚的兜底目标。从定位来说,农村客运应该是一种基本公共服务。”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各县都在对农村公交经营者进行车辆里程、车辆保险等各种补贴,大力扶持农村道路客运。“政府的补贴很及时,我们将继续完善农村公交线路,让更多村民都能坐上农村公交。”耿文娟说。